-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调查研究.doc
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调查研究
摘要 2013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夏秋季多雨条件下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玉米细菌性叶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基腐病、玉米穗腐病和玉米叶点霉叶斑病等9种。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在全市普遍严重发生;玉米细菌性叶斑病是近年迅速上升的新病害,目前呈普遍发生和严重危害态势;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和玉米穗腐病发生较普遍,其中玉米纹枯病发病程度较重,玉米锈病和玉米穗腐病较轻;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基腐病发生普遍程度低;玉米叶点霉叶斑病是近年发现的新病害,目前仅在少数田块零星轻度发病。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的发生普遍程度和严重程度在全市不同行政区域间、不同生态环境下均存在较明显差异。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夏秋季;中后期病害;发生程度;甘肃平凉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02-03
近年来,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新技术在甘肃省乃至全国玉米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增产幅度达30%以上[1],有力保障了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但随着该技术推广面积的持续增加,农田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有害生物呈上升甚至猖獗发生态势,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其中病害流行是引起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及时调查掌握其发生种类、分布状况、发生程度等,可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1 调查方法
2013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采取随机踏查的方法,每县(区)随机选取3~6个乡镇,每乡镇选1~3个村,每村随机选2~4块玉米田,田中对角线3点取样,每点调查10株,逐株(穗)逐叶记录各主要病害发病叶片(株、穗)病情级别(病情分级标准[2-5]见表1),统计发病叶片(株、穗)数,计算病叶率、病株(穗)率及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病叶率(%)=■×100
病株(穗)率(%)=■×100
病情指数=■×100
文中以病叶率和病株率表示病害发生普遍程度,以病情指数表示病害发病严重程度,依据计算结果分别分析全市及不同行政区域间、不同生态环境下病害发生程度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在全市及不同行政区域发生情况
7县(区)34乡(镇)46村81块玉米田调查表明,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红叶病、玉米纹枯病、玉米叶点霉叶斑病、玉米细菌性叶斑病、玉米穗腐病、玉米瘤粉病、玉米基腐病等9种,发生最普遍的有玉米大斑病(38.72% 、88.06%。前者为病叶率,后者为病株率,下同)、玉米红叶病(36.89%、83.67%)和玉米细菌性叶斑病(37.31% 、74.21%)3种,较普遍的有玉米锈病(27.18%、65.40%)、玉米纹枯病(病株率57.06%)和玉米穗腐病(病穗率30.87%)3种,玉米瘤黑粉病(病株率4.30%)和玉米基腐病(病株率8.76%)发生普遍程度较低,玉米叶点霉叶斑病(1.39%、10.12%)仅在少数田块零星发病;发病程度最重的有玉米红叶病(病情指数16.14,下同)和玉米大斑病(13.00),较重的有玉米纹枯病(11.61)和玉米细菌性叶斑病(11.27),较轻的有玉米穗腐病(7.82)、玉米锈病(5.23)等,轻微的有玉米叶点霉叶斑病(0.48)等(表2、3)。病害发病严重程度和普遍程度在不同行政区域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从发病严重程度看,玉米大斑病以庄浪县发病最重,病情指数达到26.01,灵台和静宁县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17.31和15.73,崇信、泾川、崆峒和华亭县(区)较轻,病情指数为5.79~9.57;玉米红叶病以泾川、庄浪和华亭县发病最重,病情指数为19.48~20.83,静宁、崇信和崆峒县(区)较重,病情指数为12.32~17.66,灵台县较轻,病情指数为6.10;玉米锈病以崇信县和崆峒区发病较重,病情指数为12.83和8.73,灵台、华亭、泾川和静宁县较轻,病情指数为2.66~4.19,庄浪轻微,病情指数仅为0.77;玉米纹枯病以崆峒区发病最重,病情指数为19.86,庄浪、静宁、灵台和崇信县较重,病情指数为10.07~13.58,华亭、泾川县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7.49和5.89;玉米细菌性叶斑病以崇信、灵台县最重,病情指数分别为20.50和17.82,静宁、庄浪县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15.20和10.99,崆峒、泾川和华亭较轻,病情指数为3.09~7.02;玉米穗腐病发病程度在各县(区)无明显差异,均呈轻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