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专类园的造园手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牡丹专类园的造园手法.doc

牡丹专类园的造园手法   摘要:通过对北京、上海、洛阳三地现有牡丹园的实地调查与分析,了解了目前国内牡丹园发展的现状,介绍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牡丹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牡丹园的造园手法与牡丹的常用观赏形式,为牡丹专类园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专类园;牡丹园;规划设计   1.专类园   随着分类学家的科研要求,植物园物种保护方法从早期的标本园,即单纯地将野外植物植株栽培成活或将采集的种子在植物园内繁殖,发展成为将某些植物分门别类,按分类系统把植物栽培在特定的园区内,形成专类园。专类园按植物地理与自然分布、系统发育、生态类型、经济用途或保护状态等特性收集引种相关植物,集中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和遗传资源多样性,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展示,是从事资源植物研究和开发应用技术的重要支撑,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2.专类园的起源   我国专类园的意念大概萌芽于汉武帝时期修建的上林苑,上林苑的廿一观各有其专门功能,如供马术表演的走马观,观天象的天象观,专门栽植葡萄的葡萄宫。其中的樱木观、椒唐观、柘观,包括汉代甘泉宫的竹宫,梁冀的柘林苑等都是以植物命名,推测它们或是以该植物木材用于建筑材料,或在该宫、观的院落和附近专门栽植着该种树木,不论是为生产或为观赏,都说明它已具有专类园的概念。牡丹观赏:以专类园的形式出现大概始于隋炀帝(605-618年)“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境内所有鸟兽木驿至京师……,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并记述了牡丹品种名称(唐?韩僵《隋炀帝海山记》)。宋?高承也称“隋炀帝世始传牡丹”(《事物纪原》)。   3.我国牡丹园的现状   牡丹园,可以是以牡丹为主题的公园,或是在大型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的局部设置牡丹专类园区,按一定的品种分类原则,集中栽植大量牡丹优良品种,可以突出牡丹品种的特色,便于游人观赏及园艺管理,以欣赏其姿、色、香、韵为主,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蔚为壮观,足以给人艳冠群芳的感受,叹为观止。自隋朝以来,皇室审美情结的引导让牡丹以一种雍容华贵的形象在中国得到广泛的赞许与应用。北京、洛阳与上海,分别作为中原牡丹品种群与江南牡丹品种群的代表地,在牡丹的园林观赏方面有着一定的代表性。笔者对北京、上海、洛阳三地主要牡丹专类园进行了实地调查:   3.1北京的牡丹园   北京地区种植牡丹较普遍,技术管理精细。民国前,北京为清朝国都,像故宫御花园、颐和园国花台、白坊崇效寺以及中山公园等处均有牡丹栽培,可谓琳宫天香,各有特色,牡丹还是清末京城主要花卉,是时有云:“牡丹冠绝京华”。建国后,北京又从菏泽、洛阳引进不少品种,广植市内机关、工厂、学校,其中以中山公园、北京植物园、故宫、景山公园、天坛公园、颐和园、北海公园等处栽植最多,现在在西山卧佛寺、中国林科院、北京一些高校都广泛种植。   以下是北京几个典型牡丹园的现状:   (1)景山公园牡丹园。位于景山公园东门内,占地约1200m2,各色牡丹品种130个,近700株,皆引自菏泽。分东、西两园,东园牡丹系几十年生株,老干虬枝、花朵硕大,尽显各类品种的典型株态,规则式花池以高1m的黄杨绿篱围合,兼蓄防范与背景的功能;西园牡丹树龄较小,该园完全规则式的布局集中展现各色牡丹,井然有序。园中管理精细,对栽培大牡丹有独到的经验。非牡丹花季,则沿规则式游步路布展(盆景展、菊展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大牡丹的虬劲枝态在花落之后更显韵意,不乏老态趣意。   (2)北京植物园牡丹园。是北植若干专类园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收集牡丹品种,保存牡丹种质资源,培育和推广良种,以及普及牡丹分布、分类、遗传育种、栽培管理知识。园内收集栽植牡丹262个品种、3229株,芍药220种、6568株,分别引种自山东荷泽的赵楼、李集、何楼、洪庙、邓庄以及河南洛阳和甘肃天水等地,占地6.7hm2,为北京规模最大,品种、数量最多的牡丹专类花园。   园子的设计采取自然式手法,因地制宜,借势造园。植物栽培采用乔、灌、草复层混交,疏林结构,自然群落的方式,以原有油松为基调树种,保留古老树木并把它们组织到绿化中去,既保护了古树名木,又增加了园林古朴高雅的情调。园中的建筑和小品富于变化:园南入口处有3组山石,6株百年以上的国槐;北侧台地建有六角亭1座;中部1座汉白玉牡丹仙子雕塑侧卧于花丛翠竹中;雕塑附近矗一组山石,上镌“粉雪千堆”4字;园北部有一副《牡丹仙子》大型烧瓷壁画,壁画长17.20m、高4.3m、厚1.4m,取材于《聊斋志异》中“葛巾?玉版”篇;壁画对面为一2层阁楼,名“群芳阁”,这使得该园颇有自然山野之趣。此种设计满足了牡丹越冬和避免夏日曝晒的生物学特性需要。小群落的植物景观最为多样,形成良好的牡丹生境,幽静秀丽,景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