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年传承 四海一心.doc
千年传承 四海一心
这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是一朵自汉代起就扎根于此的花儿,福州与茉莉,一座古城与花儿的羁绊,相扶相守,从古代流传到了现代,经光阴千转,岁月摩挲,古老的福州城,散发着老城的历史韵味,也融进都市的现代气息,却始终没忘记千年相随的天香茉莉。2014年4月29日,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确认为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福州市的市花,“申遗”的成功让茉莉成为了福州最鲜明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它源于西方,福州见证了其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它是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福州的印迹,也是福州的象征。
遗产:茉莉花茶的种植系统
2013年中国农业部设立了中国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使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在国内更受重视,相关产品的市场价值得到很大提升,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是首批进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录的系统,这对茉莉花茶种植、古茶树保护和花茶制作工艺的传承和茉莉花花产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农业文化遗产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即茉莉花生态系统、茶树生态系统和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及文化系统。福州茉莉花茶的原料为绿茶和茉莉鲜花。福州地处中亚热带过渡带,虽为滨海沿江城市,但山地丘陵众多,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而茉莉花、茶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闽侯县、长乐市、连江县、永泰县和福州市区,该分布区中部属于典型的河口海积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盆地面积489.1平方千米,这样的地形形成了自山上至河流依次为林―茶―林―城市―茉莉―河流,即山顶森林、山腰茶树、山脚森林、平地城市、沿江平原种植茉莉的山水农业垂直景观格局。在石质山丘上,就地取材,利用石料修葺石埂梯田式茶园点缀浓郁森林,在土质山丘上,梯田围绕山峰层层环绕向下延伸至海拔200米左右,再向下为森林,形成山顶部为梯田式茶园山麓为森林的壮丽景观。同时在冲积而成的河流沿岸平原种植茉莉,每到春、夏、秋开花季节,万亩茉莉竞相开放,雪白如画,香飘全城。
荔枝、龙眼和橄榄树与茉莉间作的景观。由于荔枝、龙眼和橄榄树树干较高,遮蔽度低,稀植对茉莉花生长影响较小,当地居民实行荔枝―茉莉、龙眼―茉莉,橄榄―茉莉等间作,形成河流两岸果树与茉莉相间的景观。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景观特点,是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对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保护是中国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中国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扬,意义重大。茉莉花茶是福州特色休闲农业中最重要一环。茉莉花茶是中国茶的特色品种,至今只有中国可以窨制茉莉花茶,2011年福建春伦茶业等几家茉莉花茶公司分别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经过多年的尝试初步形成了林―茉莉(茶树)―绿肥复合型、林―茉莉(茶树)―菌复合型和林―茉莉(茶树)―绿肥―畜―沼复合型生产模式,并与福州独特的茉莉花茶工艺文化、特有的茶文化与民俗习惯构建成功能多样的复合生态系统。福州市现已建成闽江、乌龙江、马江、敖江、大樟溪沿岸茉莉花生态走廊和罗源、永泰、连江、闽侯、晋安、闽清高山区生态茶园区,有茶叶开采节、茉莉花开采节等活动,形成春天采茶、夏秋采花的茉莉花茶休闲特色,成为福州休闲旅游的一张重要名片。
记录:茉莉花茶的历史
福州是中国最早、最多贡茶的地区,也是世界三大茶市之一。早在唐朝,福州就出产了两大贡茶――方山露芽和鼓山半岩茶。茉莉花原产印度,西汉传入中国时在福州落户,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陆贾的《南越行记》中就记载着茉莉“南越之境,五谷无味,百花不香。此二花特芳香者,缘自胡国移至,彼之女子,以彩丝穿花心,以为首饰”,南越即现今福建一带,在北宋时福州成为茉莉之都,宋朝时,朝廷专设太医局、和剂局,苏轼和沈括还合著了《苏沈良方》,中医局方学派对香气和茶保健作用的充分认识,引发香茶热,诞生了数十种香茶,北宋福州太守蔡襄《茶录》中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欲助其香。”福州茉莉花用于制作茉莉花茶始于北宋,成于明,盛于清,清朝时,茉莉花茶得慈禧太后钟爱,成为贡茶。20世纪50年代,福州茉莉花茶已远销22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中国国宾礼茶,1972年,毛主席在书房会见尼克松总统时,喝的就是福州茉莉花茶。基辛格在回忆录中说:“毛泽东身旁的茶几上总堆着书,只剩下一个放茉莉花茶茶杯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福州茉莉花茶达到鼎盛,生产企业近千家,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城市化冲击,福州大部分茉莉花种植基地消失,茉莉花茶产量的迅速下降,2006年福州茉莉花茶生产降到历史低点。
2007年福州开始重塑茉莉花茶产业,2008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