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个体生涯辅导的实效性研究.doc
大学生个体生涯辅导的实效性研究
【摘 要】生涯辅导自上世纪从国外引入后就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对生涯辅导的研究文献也日渐增多,研究的视角、内容和方法也呈多样化趋势,但对大学生个体生涯辅导的实效性的专门研究还没有呈现。通过对大学生生涯辅导的个案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大学生个体生涯辅导的效果是明显的,生涯辅导途径应该人性化多元化,同时认为生涯辅导的个案研究和实效性研究是今后应该关注的一个热点,理论永远都来源于实践,只有足够多的实践案例研究才可能促进生涯辅导理论的本土化创新。另外研究还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个体生涯辅导的实效性该如何科学评估,这有待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生涯辅导;个案研究;实效性
1 研究综述
1.1 相关概念
生涯,英文为career,从词源看,来自罗马字Via carraria及拉丁文carrus,均有古代战车之意。career一词在希腊有“疯狂竞赛精神”的意思,后来引伸为道路。现常指人生的发展道路,也指人或事物所经历的途径,还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过程,或一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和职位等。[1](P.3)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舒伯认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同时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2]生涯辅导的前身为职业指导,始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帕森斯(Parsons)的职业指导工作,而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职业与职业指导、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生涯辅导、生涯发展与辅导。[3]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萨帕(1976)[4](p.19)将生涯定义为“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变方向和历程,包括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类型;它也是人自青春期至退休之后一连串的有报酬或无报酬职位的总和,甚至包含了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
1.2 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以关键词“生涯辅导”进行搜索共搜索到589篇相关文献(截止2014年6月15日)。从关注的时间点上看,最早涉足这一研究领域的有尤敬党、吴大同(2001),池忠军(2001),林永和(2001),权福军(2001)。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生涯辅导进行了研究,主要还是侧重在理论的普及探讨。随后生涯辅导逐渐被广泛关注,研究文献也日渐增多。
我国学者陈德明在2011年对我国生涯辅导研究进行过综述。他通过中国知网相关主题文献分析认为,从2000到2011这十年间学界对生涯辅导的研究日益重视,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生涯辅导的定义、实施原则、对象内容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等方面。[5]通过关键词补充文献检索发现,我国生涯辅导研究的内容并不限于以上的综述,而是更广泛和多样化。这主要体现在如下:生涯理论的发展与综述研究(龙立荣,李晔,2001;崔小蕊,2012);生涯辅导模式的架构研究(彭雪华,2012;吴成国,谢华,2008);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生涯辅导研究(杨迎春,2009;彭正军,李蕾蕾,2006;赵荣生,2011);生涯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对策的研究(叶晓燕,2006;王剑敏,2012);团体生涯辅导效果的研究(张莹,李?`,曹丽影,2009;高洁,2008);基于CIP理论的生涯辅导研究(周伟珍,2009)、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生涯辅导研究(沈红,2003;赵荣生,2011;韩学芹,2013);另有少数学者关注并研究高中、硕士阶段的生涯辅导(桑生华,2014;景亮,2013)。在生涯辅导个案研究方面,目前文献发现仅有刘涛(2011)和雍克勤(2010)在个案研究方面做了尝试,刘涛以系统基模为基础对大学生生涯辅导的个案进行了呈现;雍克勤则以咨询师的身份呈现了一份完整的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个案报告。
1.3 研究述评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当前的研究在理论上没有明显创新,多数依旧是国外生涯理论的梳理与重述,在本土化的研究上有学者进行了努力和尝试,但实践的效果如何却很少有跟进的研究成果呈现,对生涯辅导的个案研究更是凤毛麟角。鉴于生涯辅导现有的研究现状,再加上生涯辅导理论创新不足的现实,理论的创新需要本土化的大量实践才有可能。因此,生涯辅导的实效性研究、案例研究将成为生涯辅导未来关注的一个热点。
2 案例报告
2.1 一般资料
陈天(化名),男,21岁。大专二年级学生,大一的时候就读旅游管理专业,大二转读英语专业。父母是农民,热情朴实。父亲在他14岁时因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从此成为家庭的顶梁柱。有一弟弟,辍学在家务工,父母之间关系和睦,他和弟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和。祖上都是农民且一直居住在农村,称自己封建思想严重。家族无精神病史。
陈天从小学到初二都比较有优越感,那时父亲开车赚钱,家庭比较宽裕,初一时的梦想是当个明星。可初二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