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多倍体及其利用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梨多倍体及其利用研究进展.doc

梨多倍体及其利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梨;多倍体;利用;进展   文章编号:1005345X(2016图分类号:S661.2文献标识码:A同其他植物一样,梨(Pyrus spp.)多倍体也普遍存在。梨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34,其配子染色体(n)为17,大多数梨品种属于二倍体。梨三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51,四倍体则为68,梨多倍体突出的特点是果实大,有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四倍体还是培育多倍体的优良种质。探讨梨多倍体的基本情况,对梨多倍体在生产和育种方面的利用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自然存在的梨多倍体分布广,有的多倍体已成为当地主栽或特色品种,科研工作者也通过芽变选种和杂交育种的方式选育出多个多倍体,并在生产上得到利用。有关梨多倍体的系统论述少有报道,针对现有梨多倍体产生途径及在生产育种上的利用、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梨多倍体的生产和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1梨多倍体   1.1已鉴定的多倍体   由表1可知,梨多倍体普遍存在于木梨(P. xerophila Yü)、杏叶梨(P. axmeniacaefolia Yü)、白梨(P. bretschneideri Rehd.)、砂梨(P. pyrifolia Nakai)、秋子梨(P. ussuriensis Maxim)、新疆梨(P. sinkiangensis Yü)和西洋梨(P. communis L.)等不同种类。目前已鉴定的多倍体中,就数量而言西洋梨最多。   1.2多倍体的特点   梨多倍体突出的特点是果实大,大水核、四倍体鸭梨和沙01分别比其二倍体对照品种大207%、143%和69%[10],四倍体花盖王梨单果重是对照二倍体花盖的2倍[9],2x、4x嵌合体鲁梨1号果实比对照二倍体巴梨大60%[19]。黄礼森等[10]分析总结了梨多倍体的性状特点,与二倍体品种相比较多倍体有4个特点:一是表现为枝粗、叶大、果大和花大等巨大性特征;二是新陈代谢旺盛,酶的活性强,物质合成能力强;三是抗逆性和适应性强;四是可孕性下降,花粉量减少,花粉发芽率低,种子少或不饱满,种子出苗率也低。但是以上这些特点在不同品种间有差异。据黄礼森等[10]和杨振等[22]观察,在相同条件下,四倍体鸭梨的抗黑星病能力和耐寒力均不及二倍体鸭梨,沙01枝干抗梨腐烂病和抗寒能力比库尔勒香梨差,大水核的果实比二倍体易得轮纹病;同时在果实的含糖量方面,一些梨多倍体如大水核、四倍体鸭梨和沙01等都低于其对照的二倍体。   2获得多倍体途径   自然变异是梨树多倍体产生的重要途径,包括自然杂交实生变异和芽变。但是由于其产生受多种条件的限制,产生频率极低,远远达不到多倍体育种所需的大量群体结构。随着生命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6(3)1表1已报道的梨多倍体   2.1有性杂交   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是人工培育三倍体最普遍、最有效的途径[23]。已在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如普里德[4]、美尔顿[16]和华幸[21]都是由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培育获得。二倍体品种间相互杂交或自然授粉后代中可出现多倍体,但出现多倍体的频率是很低的,龙园洋红是一例,其亲本56-5-20和乔玛都是二倍体。李树玲等较为详细地研究了以多倍体为亲本做杂交F1倍性发生规律,F1大多能产生一定比例的多倍体:以四倍体鸭梨为母本与二倍体苹果梨杂交,F1代出现了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与非整倍体,其中三倍体和四倍体的出现几率分别为62.5%和25.0%[24]。四倍体与四倍体正反交,F1代出现四倍的几率为97.0%,非整倍体的几率为3.0%;四倍体与三倍体正反交,F1代出现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和非整倍体的几率分别为34.0%、38.3%、6.4%和21.3%;四倍体与二倍体正反交,F1代出现二倍体和三倍体的几率分别为95.5%和4.5%[25]。三倍体与三倍体正反交,F1代出现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和非整倍体的几率分别为81.3%、6.3%、3.1%、和9.4%;三倍体与二倍体品种相互杂交F1代中没有发现多倍体[26]。   2.2化学因素诱导   植物上用来诱导多倍体的化学物质在梨上多数可以应用,应用效果最好且最为广泛的化学诱变剂是秋水仙素。2002年,日本研究人员报道了在日本梨(Pyrus pyrifolia Nakai cv. Hosui)上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4株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嵌合体,后用组织培养方法获得四倍体芽 [27]。孙洪雁等[28]报道用秋水仙碱诱导丰水梨离体叶片再生获得了四倍体、三倍体和混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6.1%。   2.3物理因素诱导   物理因素包括温度剧变、机械创伤、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离心力等。孙清荣等[29]用γ射 何子顺等:梨多倍体及其利用研究进展 1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