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天来了,花园里万木争荣,百花争艳。 这时候,一些爬地草悄悄地顶出污泥,肆意向四方伸展。它们看见空地就占,遇到缝隙就钻,妄想称霸整个花园。眼看着蕙草一棵棵地枯萎,鲜花一株株地凋残,爬地草洋洋得意,神气活现。可是,当它们爬到一棵参天大树底下的时候,却被那粗壮的树干顶住,任凭如何使劲,再也无法向前。 “喂,你是甚么东西,胆敢阻挡在我的面前”爬地草不可一世,厉声吆喝。 “放心吧!”参天大树巍然屹立,轻蔑地答道,“我是不会和你争的!你抢占的,是脚下狭窄的污地;而我追求的,是头上辽阔的天空。” 课文《白杨礼赞》就描写了这样的一种树。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并着重学习文章的1—4自然段。 3、体会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一、(1) 二、(2--4) 三、(5、6) 四、(7、8) 五、(9) 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并着重学习文章的5-9自然段,尤其是第七自然段。 2、把握文中的写作手法,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 3、体会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 一、研读第三部分 1、文章选用了什么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总形象? 2、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白杨树的?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的词语回答。 研读第三部分 1、文章选用了什么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总形象? 2、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白杨树的?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的词语回答。 二、研读第七段 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 八、中心思想 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奋战、力求上进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3、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 作业 1、课后思考题一、2及作者描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2、模仿第七自然段,运用象征手法描写一样事物,(梅、兰、菊、竹、松、柏、莲、野草、蜡烛等等),50字以上。 3、预习《囚绿记》,看课文,标段落,看课后思考题,疏通字词。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 * 外部形态 总的形象 干 枝 叶 皮 力争上游 笔直,绝无旁枝 笔直,紧紧靠拢 片片向上 光滑淡青色 性格 倔强挺立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层 层 深 入 树 ——人 质朴、严肃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 北方的农民 三、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 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思 考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 四、 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一是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 二是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五、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写楠木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二是引出赞美楠木的国民党蒋介石们,划清自己与顽固派的界限,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六、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 不矛盾。“极普通”是因为这种树在西北“极常见”“极容易生长”。 “不平凡”是指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 的内在气质美。 赞美白杨树不平凡也 正是赞美北方军民的不平凡。 七、课后思考题一、2、 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