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方古代建筑和谐理念比较.doc
中西方古代建筑和谐理念比较
摘要: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内涵。在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中,作为石头与木头构筑的史书,建筑如实地记载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脚步,它是人类精神、情感直接建构与传达的物态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是人类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发展深刻地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时代的更迭、社会的伦理、人们的审美等一切形而上的东西。
关键词:建筑和谐理念
中图分类号:K879文献标识码: A
德国学者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说:“人类文化分为各种不同的活动,它们沿着不同的路线进展,追求着不同的目的。”中西文化在形成渊源与缘由、构建理念与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体现在建筑文化、建筑风格上。因此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传统文化的不同。一般认为:中国文化重个体、群体及环境之问的文脉关系,西方重个体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返的个性特质;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比重科学与宗教等等。
一、天人合一与神人合一
中国古代对自然的关系及其审美,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之上的。在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支配下,建筑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建筑和自然恰当地融合为一体从而造就了与西方建筑迥异的风格造型:藏风聚气的选址、庭院式的布局、天圆地方的形制、理气下的数字、天然一体的土木材质等,强调“融入自然”和“自然融入”。《庄子》的“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人亦天,天亦人,两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建筑努力地融渗在自然之中,拥入自然的怀抱,两者安静地、亲切地“对话”,从而也成就了闻名于世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式庭院文化。自然美一与艺术美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与融合。
西方哲学思想主张征服自然,把建筑看作向自然进击、从而征服自然的一种手段与方式,其教堂、宫室、竞技场、歌剧院等其风格强调建筑的雄伟绮丽,来彰显自然的渺小。西方古典建筑非常强调建筑的个性,每座建筑物都是一个独立、封闭的个体,表现永恒的意念和与自然相抗衡的力度。是为了表现这种理念,体量巨大,尺度超然,己远远超出了人们在内举行各种活动的需要。山水自然环绕着高耸壁立的而又傲然独有的建筑,往往形成一种以自然为背景、孑然孤立的空间氛围,两者似乎是隔离和对立的。举世闻名的帕特农神庙便是这一理念的形象代表。
二、人人以和与物物以和
儒家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面貌与历史发展,而这种影响强烈地表现在中国古代建筑如坛庙、都
城、宫殿、陵寝等建筑文化现象中,使得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一部用土木“写就”的“政治伦理学”。而其核心理念和突出表现就是儒家礼制的“礼乐和谐”,即人与人既存在着等级森严的等级关系,又有“仁”的和谐关系,即“人人以合”的理想社会理念。这种理念反映在建筑上就是“以多座建筑合组而成之宫殿、官署、庙宇,乃至于住宅,通常均取左右均齐之绝对整齐对称之布局。庭院四周,绕以建筑物,庭院数目无定。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线之成立。一切组织均根据中线以发展,其布置秩序均为左右分立,适于礼仪之庄严场合;公者如朝会大典,私者如婚丧喜庆之属。”其主要特征除了中轴线左右平衡,中为至尊,尊卑有序等基本结构布局理念外,还有地面平面铺开,重重院落相套,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的排列而形成一个封闭群体空间格局,体现社会结构形态内向型和“集体美”特征的建筑,可见,中国建筑的“人人以和”的整体性与群体性。
而西方建筑以神为尺度,建筑和谐的比例关系与优美的结构造型,是完美的神的尺度的具体运用。奥古斯丁把美规定为“各部分的匀称,加上色彩的悦目。”他认为灵魂受到宗教的洗涤和净化,就会透过物体的和谐来直观上帝的和谐,从而在精神上与上帝融为一体。西方时空观基于这样的逻辑分析基础,因而建筑空间也就成为可以被测量的几何体,在此种意义上,他们把宇宙归结为可被测量的某种实体,建筑空间是一种可以被测量、被量化的物理空间。其建筑构想是在天文学、物理学中对时空做出精确的数学度量,再从数学的立场得出时空和谐的理念,强调的是一种人支配下的“物物以和”,并把这种“物物以和”概括为“美”。
三、身心以和与神心以和
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几乎和儒教不相上下,因此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影响也是深刻而明显的。这种影响反映在佛教建筑的选址、布局、形制等方方面面,比如,受中国阴阳五行、风水学说影响下的选址,一般在环境优雅、士人静养的名山之
上,以利于佛教徒们将自身藏匿于自然景观之中,在风水氛氯、神秘肃穆的感觉中修炼静心,达到身与心的安宁,清净与平和,这是其一;其二,佛教徒们在静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小纸条 高考成语三千 日积月累记练(测试版)001-025 (1).docx
- 《法理学》课件(第五章:法律关系).ppt VIP
- 2025年自习室市场用户付费意愿与自习室服务质量提升策略分析.docx
- 生物安全法的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全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3》Unit-4教案.pdf VIP
- 单句语法填空专项训练100题(基础知识)(解析版).docx VIP
- 法理学第五章 法律关系.ppt VIP
- 专题02 数轴中的动点问题的七种考法(原卷版)【2025数学常考压轴题上册七年级北师版】.docx VIP
- BP85956D_CN_DS_Rev.0.91 规格书晶丰明源家电电源.pdf VIP
- 思想道德与法治(23版):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