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人的电车情结.doc
上海人的电车情结
沪上媒体相继报道了有关新闻:“2014年6月末本市最后一批老式‘辫子电车’将全部退役,新上任的即冲式电车仍保留‘辫子’……”
2014年6月底的某天,这是个市政设施革新的好消息,但同时也勾起了无数上海人的“电车情结”。这一伴随了上海这座城市百年的交通工具,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已更新了数代,但却一直在上海人的生活出行中发挥着作用。
回守过往,上海最早的电车是有轨电车。1908年1月31日,上海第一辆有轨电车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上进行试运行和相关设备的最后调试。3月2日的《字林西报》的一篇报道描述了试车当天的情景:“有19辆电车在南京路上行驶,车上的外国人沿途招揽路上行人登车,免费乘坐。”两天后的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全线总长6.04公里,路线自静安寺至外滩上海总会。
其实,早在1895年5月,美国人亨脱就向公共租界工部局提交了一份在上海创办有轨电车的计划,却遭到了上海自来水公司的反对。他们认为铺设电车轨道,会让埋在该路段地下的自来水管道承受压力,造成损坏。而轨道通电也会腐蚀水管。于是开通电车的计划不得不暂搁下来。但随着上海城市面积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发展交通已成必然。于是1898年3月,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合组电车设计委员会,规划了三条电车线路,并开始招标选择电车的建设运营公司。几经周折,终于在1905年,英商布鲁斯?庇波尔公司与公共租界工部局签订了有关电车的专营合同。法租界电车、电灯则由比利时的“国际远东公司”承包。1906年3月15日,布鲁斯?庇波尔公司将经营电车业务的权利转让给英商上海电气事业建设公司。1907年10月1日,隶属于上海电气事业建设公司的上海电车公司成立,享有公共租界电车专营权35年。1908年5月1日,法商电车电灯公司继承了国际远东公司在法租界经营电车电灯事业的专营权。5月6日法商第一条有轨电车2路正式通车营业,仅比英商1路晚两个月开通。原定路线是从中心调度站十六铺至徐家汇,开通之初只通至善钟路(常熟路),到7月才通徐家汇。1912年,陆伯鸿集资100万元,成立了“华商电车公司”,1913年8月开通了高昌庙至小东门的有轨电车。至此,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都有了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的开通给城市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当时上海政区割裂,“三界”各自为政,互不通车,跨区乘客必须换车另购车票。于是1912年,公共租界与法租界签订了协议。确定了公共租界的几路有轨电车可进入法租界。1913年后,两公司再签合同,规定了行车路线、时间和售票,此后跨区乘客不必两次购票。1914年,上海老城墙全部拆除,建起了中华路、民国路和环城马路。法租界与南市华界以北,城墙的护城河为界,护城河填平后,便以民国路的中线为界。1914年8月17日,在上海县民政局长吴馨的力争下,解决了中法对民国路主权的争执。法商电车电灯公司与华商电车公司合议在民国路建筑双轨电车路一条,自小东门沿民国路至老西门一段分别筑轨道连接,车站数目及票价一致,所收车资归各自。各区间的交通便利了许多。为连接苏州河两岸,电车轨道还铺设在了苏州河上的两座当时最先进的钢结构桥――外白渡桥和浙江路桥上,为市民提供了更便捷的过河方式。
1914年11月,经工部局同意,英商电车公司开通了上海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14路。南起郑家木桥,北至老闸桥南堍,共2站,南京路为中转站,全线长1.1公里。当时洋径浜河道尚未填没,14路车在驶入郑家木桥终点站后无法调头。为此特在路中设置一座圆形转台,车辆驶上转台,再用人力推动转台,将车辆调向。
上海是中国第一个引入无轨电车的城市。引入之初,根据英语“trolleybus”音译成“拖铃巴士”。当时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马路普遍是东西向长,南北向短,如福州路到苏州河,实际距离不到2公里,南北向马路铺轨很不划算。而无轨电车由架空接触网供电、电动机驱动,不依赖固定轨道行驶,因此更为便利。第一条无轨电车开通后,由于道路条件差,营业情况并不理想。直到1920年,英商电车公司才开通第二条无轨电车――16路。法租界则到1926年才开通无轨电车。由于无轨电车行驶总长较短,所以由英商、法商电车公司共同经营。
当时无轨电车使用最多的车型为英商制造的“603”型及“603T”型。车身呈长方形,木支架,铝皮身,实芯橡皮轮胎,分两扇门上下。开门时售票员先用一把“L”型的钥匙开锁,再手动拉开铁篱笆门,平时钥匙就插在票袋的背带上。后来夏天为了防晒,车窗上安装了百叶窗。于是这种时髦的电车被上海人称作“摩登车”。
不过老上海的电车有个更为人熟知的昵称叫做“当当车”。电车开过时,用铃铛喇叭,当当作响,让行人避让。这个场景在今天的上海已难觅其踪影,但却常常出现在影视文学作品里。因为老上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Ride in the Royal Grassland.doc
- RPC材料在国内外桥梁工程中的应用.doc
- RTK在地形图测绘外业中的应用探讨.doc
- RTK在地形测量中的实际应用.doc
- SCR氨站内设计需要注意的地方.doc
- SDA2型内燃机车TCMS系统设计.doc
- SDB系列半合管取心钻具在“松散破碎及断层夹带”地层中的应用.doc
- Skalar San++连续流动在线分析仪在水质监测挥发酚测定中的应用研究.doc
- Skills and Strateg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doc
- SMA9.5mm沥青路面施工控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