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品种对山西各地区大斑病生理小种抗性初探.doc
玉米品种对山西各地区大斑病生理小种抗性初探 摘 要:从山西几个主要玉米产区(运城地区、忻州地区、晋东南地区)采集玉米大斑病标样,经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进行鉴定,分别为n、0、123n 3个玉米大斑病的生理小种。为明确市场玉米品种对各区化小种的抗性情况,对22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菌株接种,并鉴定了其抗病性。结果表明,山西省当前种植的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水平极低,高感病品种占4.5%,高抗病品种占13.6 %。 关键词:玉米品种;玉米大斑病;抗病性 中图分类号:S435.13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6.014 玉米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 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满足饲料需求等具有重要作用[1],也是山西省播种面积及单产最高的农作物[2]。而玉米大斑病在世界玉米产区分布较广,是为害较重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我国西南山区以及北方春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3]。20世纪七八十年代,玉米大斑病普遍发生,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严重的地块产量下降30%~50%[4-5]。自2002年以来,玉米大斑病呈明显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在东北春玉米区和西南的局部春玉米区已经成灾,有些玉米品种发病严重。近几年,山西省北中部地区玉米大斑病也相当严重[6]。而当前生产上推广的多数杂交种对大斑病抗性表现不高,常导致大斑病严重流行为害,是影响玉米稳产、高产的主要障碍。 本试验对正在推广以及即将推广的部分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发病鉴定,旨在筛选生产上可以应用的抗病品种,同时为利用抗病种质防治玉米病害提供理论依据[7-10]。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菌株与鉴别寄主 分别从运城地区、忻州地区、晋城地区等地的主要玉米产区共采集玉米大斑病菌株标样,其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选择具有Ht1、Ht2、Ht3和HtN单基因以及不含上述任何主效抗病基因的玉米自交系作为鉴别寄主,其分别为黄早四、黄早四Ht1、黄早四Ht2、黄早四Ht3和黄早四HtN。 1.1.2 供试品种 2011年在市场上搜集当前销售的玉米品种共计22份,其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 1.2 试验方法 1.2.1 生理小种的鉴定 将纯化好的大斑病菌制成孢子悬浮液,在玉米4~6叶期喷雾接种(接种浓度为10~15个孢子/视野,10+10,接种后的鉴别寄主在保湿桶内保湿24 h,之后转入温室培养。接种2周后按抗感病斑标准(R型病斑:病斑初为黄绿色水浸状条斑,后中间变褐,边缘有明显的较宽的黄色晕圈,病斑狭长,出现早,枯死慢,称为褪绿斑;S型病斑:病斑初为灰绿色水浸状斑,后扩大为梭形大斑,灰褐色,边缘无明显晕圈,出现晚,枯死快,称为萎蔫斑)进行调查。生理小种的命名根据1989年leonard提出的新的生理小种命名系统进行。 1.2.2 品种抗病性的鉴定 鉴定小区行长20 m,行距0.2 m,每行22穴,共9行;每3行接同一个地区的菌种,每穴播2粒,株距0.2 m,出苗后每穴保1株苗。 将保存的菌种在PDA斜面进行培养,后将菌种接种到平板PDA上进行扩繁,待大量孢子产生后,制成孢子悬浮液,加少许吐温-80,振荡摇匀,接种备用。待幼苗长至6~8叶期时,进行喷雾接种。接种后用塑料薄膜保湿24 h,然后进行正常管理。接种两周后开始调查发病情况。病害调查的标准主要是记载病斑数量及其所占叶面积的比例。由于采用人工接菌,相对大田接菌发病要重,以全国玉米大斑病鉴定协作组拟定的标准进行田间调查。 病情调查分级标准:0级――全株叶片无病斑;0.5级――全株叶片有零星病斑(占总面积1%左右);1级――全株叶片有少量病斑(占总面积的5%~10%);2级――全株叶片有中量病斑(占总面积的10%~25%);3级――植株下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占总面积的50%以上);4级――植株下部叶片枯死,中部有中量病斑,出现大面积枯死现象,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5级――全株叶片基本枯死。共分7个级别,调查2次。平均为0.5级的定为高抗系(HR),平均为1级的定为抗病系(R),平均为2~3级的定为感病系(S),平均在4级以上的定为高感系(HS)。试验共测试22个品种,菌种3个,设3次重复。 1.3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SPSS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采用2因素交叉分组方差分析进行多重比较,用Duncan’s进行多样本间的显著性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从山西3个地区共取了7个玉米大斑病病样,运城盐湖区的11-1菌株及芮城县的11-5菌株都为n号小种,晋城泽洲的11-9菌株和阳城济源的11-7菌株都为123 n号小种,忻州城区的11-11菌株、忻州阳白的11-14菌株及忻州静乐的11-13菌株都为0号小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杨虎城(最新文档).ppt VIP
- 腐植酸的应用化学的研究进展分析.doc VIP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docx VIP
- 《无损检测》渗透与磁粉检测课件概要.ppt VIP
- 微电影创作教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卡特VR6励磁调节板用户手册.pdf VIP
- 新22G02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 .docx VIP
- 18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公开版.docx VIP
- 中医诊疗PPT课件下载最新完整版本.pptx VIP
- 《戏剧影视表演剧目创作》课件——2.任务2 梳理中心事件与矛盾冲突.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