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究.doc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究 摘 要:本文就毕节四兄妹自杀事件入手,分析当今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旨在引起社会的关注,使其能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一、我国留守儿童现状与存在问题 中国约有6100万留守儿童。其中有15.1%的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调查显示,被迫自己照料自己或者没有父母关怀的孩子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烦乱和焦虑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李亦菲说:“我们可能没有办法直接帮助这些孩子,但通过媒体和社会的影响,通过调动各种资源,我们可以带动间接变化。这些孩子既需要物质捐助,也需要精神滋养。” 在中国的最贫困地区,这个问题尤为严重。 不久前,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刚刚发生了一起5岁到13岁的四兄妹自杀事件,在中国各地引发了广泛同情和愤慨。贵州省毕节市4名儿童服农药自杀令舆论震撼,6月12日,警方披露了自杀者中最大的孩子张启刚留下的遗书。遗书大概内容是:“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但是我该走了。我曾经发誓活不过15岁,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清零了!”张启刚的同学称,张启刚平时虽然话很少,但同学如果惹急了他,他发起怒来挺厉害。平时他都有钱给妹妹们买零食吃,但妹妹们好像还是比较怕他。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张启刚很有可能是这起自杀事件的始作俑者。这个14岁的男孩为何把死亡当成“梦想”,把自己连同三个妹妹都推向生命末路,目前还是个谜。但从张启刚的怪异想法,以及他在生活中暴露出孤僻、固执的性格看,这个孩子或许早已陷入了严重的心理危机。 张启刚的例子并非个案,近些年来,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屡有发生,2014年,安徽省望江县就发生了9岁留守儿童上吊自杀的悲剧;2013年,江苏盱眙县两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关爱相约服药自杀;2012年,浙江省玉环县6岁留守女童看电影触景生情欲跳海自杀;2011年,西安蓝田县10岁留守儿童喝农药自杀;2010年陕西扶风县5名留守儿童相约自杀的悲剧更是震惊国人。 这些还只是少数见诸媒体的案例,现实中,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曾有过自杀的想法和行为,恐怕难以估计。学者邵福泉、苏虹曾以安徽某农村地区的2230名农村中学的留守儿童为对象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0%,在有自杀意念的人中有5%发生自杀行为。按此推算,全国6000万留守儿童中有数十万人曾经有过自杀的意念。而对于留守儿童,政府和社会之前更多强调的是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在心理层面的解决办法并不多。这就导致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得不到关注,引发了各种问题。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以及户籍制度的不足 在我国城乡二元制经济背景下,农村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青年为了谋得更高的薪水纷纷涌向城市,导致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落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外出务工人员若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则不能顺利享受城市的教育资源,家长们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乡,孩子们常年与家长分居两地,享受不到父母的呵护和温暖,导致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 2、学校原因 (1)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我国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学校中老师们关注更多的是学生们的成绩、分数、排名,而对学生们家庭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几乎不去关注,所以老师关注的普遍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成绩一般甚至是较差的学生几乎不理睬,加之留守儿童比较内向胆怯的性格特征使的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也不会主动和老师们说,所以他们就成了老师们自动忽视的一个群体。 (2)学校缺乏心理咨询机制:学校重视成绩、升学率已不是个别现象,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本身就比较匮乏,能配齐各科教师和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已经算是比较乐观的条件了,更不要说表面上和学生成绩不太挂钩的心理咨询老师和设施了。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学生们压根不知道什么是心理辅导。学校的领导也表示学校确实需要相应的教师,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是比较奢侈的事情。 3、家庭原因:亲情、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分居两地,缺乏父母的关怀和照料,这严重阻碍了孩子的社会化进程。与父母接触时间偏少也会导致孩子在个性形成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对他人的不信任、对社会缺乏安全感、性格孤僻、胆怯不自信等。 4、自身原因 研究表明,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小学时期就开始了“留守生活”,他们从小就体验了自己照顾自己,有的甚至还担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重任,相比于同龄孩子享受父母百般呵护爱戴,他们与父母见一面都成为了奢望。他们相比于一般孩子更加敏感早熟,而且此阶段没有独立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极易受到外界影响,面临多种心理危机。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1、解决留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