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家第三章修
第三讲、道家——中国传统思想的否定因素 先秦的道家同儒家一样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的学派。如果把儒家文化比做庙堂文化的话,那么道家文化则是山林文化。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 道家最初被称为道德家,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始称为道家。道家的共同特征总的来说是以道为其学说的核心。分述之则有三点: A、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始基和本质; B、认为道的、也是天地万物的基本法则是自然; C、认为道法体现为人治便是无为而治的无为政治。 道家内部在这三点的解说、论述上可能有内容详略、程度深浅、水平高低以至彻底与否等等区别,甚至还可能有大相抵触之处。但是离开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便不再是道家。 道家学说从它的总的思想倾向来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否定哲学。它以道法自然的思想否定了殷周以来的天人合一的神道观以及所谓的礼乐制度,也否定了力图用自己设计的政治蓝图治理天下的当时的儒、墨显学; 它以万物自己变化的思想怀疑传统的以及当时的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也怀疑人的认识的意义以及人本身生活的价值;发展到极点,它简直要把人泯灭于天地万物之中。 但是在否定中必然包含着肯定,怀疑也促使人做新的努力,在更高的水平上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道家在对传统思想的否定中,开辟了一条把人和天一起自然化,把人融合于自然的思维道路,从此以后,古代中国才有了一个既非传统宗教神学、又破除了儒家人学的狭隘界限的真正的、统一的哲学世界观 宇宙观 。按照西方哲学体系来划分,中国只有老子的道家思想才是真正的哲学。 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切斗争和发展大体上都没有超出先秦道家开创的思维范畴。 同样,道家对现存世界的一切既成事实均持怀疑态度,甚至发展到庄子那样的反绝对主义的自成体系的相对认识论,不仅对儒墨显学那种越陷越深的政治形而上学是一副最好的清醒剂,而且大大发展了思维辩证法,从此以后,古代中国才有了比较自觉的、有一定程度彻底性的辩证思维方法。 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的政治理论,也有双重积极意义:为接受了农民造反教训的、比较清醒的统治者提供相对减轻剥削和压迫、让农民得到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以发展繁荣经济的指导思想; 为统治阶级中的有一定人民性的、不同腐朽的剥削阶级当权派合作的进步知识分子提供思想体系和思维方法,推动古代中国哲学唯物主义思维路线的发展。 当然,道家的影响也有消极面,以道家为标榜清谈误国者有之,甚至统治阶级把道家的代表人物奉为神仙以欺骗人民者有之(前段时间的李一道长),……因为,道家学说终归是统治阶级内部不与各种当权派合作而又不能不被当权派利用的思想体系。 但是无论如何,从主流上看,道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重要契机,它同儒、墨、法一起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框架的统一体,并作为对立面、作为否定因素,发挥它推动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历史作用。 一、“老子”——中国哲学思想的正式起点 道家源远流长,按照传统的说法,它的创始人是老聃,第一部经典是老聃所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 现在一致肯定《道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是对老子遗训的总结。原书包括两个部分,《道经》、 《德经》,后统称《道德经》。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道”的本义是指人们循着它行走以便到达某一目的地的“道路”,是“运行之所遵循”,引申为人们行为处事所遵循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处事方法,系统的组织范式、运行的程序规则,以及各种存在物的运动规律等。谈道就是谈论在走向目标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怎么走”。 “德”的本义即“心、行之所陟—ZHI—登高”(德之字形由心、行、直构成,直通值、陟),是关于行动者的心境、行为在某一评价空间中到达哪里或站在哪里的判断。论德是评价、对比人们“走路的水平”怎么样。 老子 老子标准像 2011年3月18日,老子圣像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揭幕。老子圣像高28米,重60吨,为紫铜锻造贴金,总投资2588万元。 据司马迁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聃,大约公元前580——前500年。楚国苦县人(今为河南鹿邑) ,曾做周朝守藏室之史 管理国家图书典籍的官员 。孔子曾向他问礼。据此,老子可能略长于孔子,同为春秋末年、古代中国思想大解放的开创者。(古代的“李”发音同“老”,故此,史称老子。)李渊、李世民封他为李姓始祖。唐皇武则天封他为太上老君。 当然,关于《道德经》的写作,民间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历史记载,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老聃守丧期满返周受聘守藏室之史 管理国家图书典籍的官员 。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