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介词_连词
一、介词
1.古今介词用法的不同
A.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可作补语;现代汉语的介词结构可作定语。
如:赵氏求救于齐。(《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朝南的房子冬天暖和。
B.古代汉语中介词宾语有时可以前置。
如:问:“何以战?”(《左传·曹刿论战》)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齐桓公伐楚》)
C. 古代汉语中介词的宾语有省略的情况。
如: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史记·西门豹治邺》)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同上)
2.于(於、乎)
从动词虚化而来,甲骨文中已多用作介词,周秦很少用作动词。
例如:昼尔于茅,宵尔索绹(《诗经·豳风·七月》)
思考:1.介词“于” 的用法有哪些? 2.以下句中的蓝色词各是什么用法?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楚辞·离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
3.以
(1)本来为动词“用”。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论语·八佾 yì 》)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以”的几种用法——
介词类别 语法意义 翻译
于(於、乎) 时间、处所或涉及的范围 在、从、到、在···中 涉及的对象 向、跟、给、对、对于 比较的对象 比 主动者 被
以 工具、手段 用、拿 连带的人(工具、方式) 率领 条件、依据、标准 凭着、按照、论 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 把 发生的原因和理由 因为、由于 时间、范围 在
因 条件、依据、中介 凭着、趁着、通过 原因、理由 因为、由于
4.古汉语动词“为”的意义
例如: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丞相取燕王女为夫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介词类别 语法意义 翻译
为 服务对象 替、给 目的 为了 原因 因为 涉及对象 跟、对象 主动者 被
与 动作的服务对象 为、替、给 动作行为的参与者 跟、同 比较对象 跟、跟···相比
二、连词
1.表示的语法关系
(1)联合关系 例:吾与徐公孰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列子·愚公移山》)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 (并列、承接、递进、选择)
(2)偏正关系。
例如: 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韩非子·五蠹》)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虽众,无所用之。(《左传·齐桓公伐楚》) (因果、假使、目的、让步)
连词类别 语法意义 翻译
与 表示并列关系 和 表示选择关系 还是、或者、与其
且 同时具有两种属性或存在两种状态 又···又 同时进行两项动作行为 一边···一边 表示在意思上的进层关系 并且、而且、况且 语义上的进层关系 尚且 语义上的选择关系 还是
虽 表示让步 即使、纵然
然则 承接上文,引起推论 这样,那么
2.连词“而”的三种用法
3.则 [顺承] (1)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相承,可理解为“就”、“便”等。 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晁错《论贵粟疏》) (2)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可理解为“那么”、“那么就”等。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民贫则奸邪生。(晁错《论贵粟疏》) 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韩非子·五蠹》) (3)表示假设,可理解为“如果”、“假如”等。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庄子·逍遥游》)
[转折]
(1)“则”字连接的后一成分陈述一种事先没有估计到的情况,可理解为“原来已经”,译为“却、可是”。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论语·微子》)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表示让步关系,可理解为“虽然”、“倒是”。
如: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郑风·东门之 》) 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国语·吴语》)
以 前后两项的并列关系 又 两项动作的连续性和时间上先后关系 来或不译 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 来、以便、以致 前项是后项动作的条件、方式 来或不译 前项是后项动作的条件、状态 不译
而 前后两项的并列关系 又或不译 前后两项在时间上的承接或事理上的进层、 又、而且 原因、条件、方式等 就、因而 前后两项在事理上不一致甚至相反 却、可是、但是 表示所言情况是设想的、超乎寻常的、意外的 如果、却 表示时间、状态、方式、条件上的顺接 不译
则 表示条件和结果的关系 那么就 两项动作行为或两事时间上相承 就 表示列举或对比相关的情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