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副词和谦敬副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气副词和谦敬副词.ppt

教学内容:本节讲述语气副词和谦敬副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了解语气副词和谦敬副词,掌握它们中的常用词的主要用法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不同句子中常用词的不同用法和表示的对象(谦敬副词)。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语气副词和谦敬副词的概念及其各自分类 一)语气副词:用在谓语前面,对谓语起修饰作用。表示说话语气的副词。 分类:表示反诘语气、表示猜度语气、表示转折语气、表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语气、表示祈使语气、表示侥幸语气。 二)谦敬副词:在我国古代,人们为了客气,常用一些表示自己谦卑和对对方恭敬的副词来表达这种态度,因为它无实在意义,所以不能译为现代汉语。 分类:表谦副词、表敬副词 二、语气副词的具体用法 一)表示反诘语气副词 常用的反诘副词有:“岂”、“宁”、“讵(巨)”、“庸”、“独”等字,用于反诘句, 以加重反问的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如: 1、1)??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 &“岂其”、“岂渠(巨)”与“岂”意同,在反诘句中 3) 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干谿?(《左传·昭公十三年》) 4) 则是国未能立也,岂渠得免夫累乎?(《荀子·王制》) 2、5)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史记·陆贾列传》) 6) 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宁”用于反诘句中,后文常有“耶(邪)”,“乎”等语气词跟它相呼应。 7)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世说新语·德行》 3、8) 讵士也?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迹府》) 9) 我国家如金瓯,无一伤缺,今忽受景地,讵是事宜?(《资治通鉴·梁纪·武帝太清元年》) 4、10)彗星之出,庸可惧乎?(《晏子春秋·外篇第七》) 11)追而不及,庸有罪乎?(《韩诗外传》卷二) 5、12)目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史记·魏公子列传》) 13)物之饮食,无不能知;人之饮食,天独知之?(《论衡·雷虚》) &“独”在反问句中场表示“难道”、“竟(然)”、“反(二)”等转折的意思和语气,并常有“纵”、“虽”等虚词同它相呼应。可根据上下文恰当译出。 二)表示猜度语气副词 常用的猜度语气副词有“殆”、“其”、“盖”等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或许”等。 例如: 1、1)此殆空言,非至计也。(《汉书·赵冲国传》)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2、3)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4)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其”若用在反诘句中,也可表示反诘语气。例如: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 “岂”若用在陈述句或疑问句中,也可表示猜度语气。例如:将军岂愿见之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3、5)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6)汉宾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蕴藉义愤甚矣。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而去之者,盖不可胜数。 三)表示转折语气副词 常用的转折副词有:“反”、“顾”等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反而”、“却”等。 例如: 1、1)?? 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伯。(《战国策·赵策一》) 2)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昌黎全集·师说》) 四)表示肯定语气副词 常用的肯定副词有:“诚”、“信”、“果”、“必”等字,相当于现汉的“确实”、“真的”等。 例如: 1、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2)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史记·春申君列传》 2、1)臣北方人之鄙也,闻大五将攻宋,信有之乎?(《吕氏春秋·爱类》) 2)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杜工部诗集·将赴成都草堂途中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3、1)天地果无初乎?(《柳河东集·封建论》) 2)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4、1)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五)表示判断语气副词 常用的判断副词有:“乃”、“即”、“则”等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就是”。 例如: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