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诗词鉴赏题的解答策略.doc
浅谈古诗词鉴赏题的解答策略 摘 要:《高中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高考“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解读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要内涵和艺术特色作出分析与评价”,此即所谓鉴赏。 关键词:诗中意象;思想感情;艺术手法 作为各地高考的必考题目,古诗词鉴赏一直就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研究这一题型的解答策略很有必要。下面是笔者的一点浅陋心得,与大家探讨。 一、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我们常常把作者写入诗中的物象称为诗歌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意象形成了其独特的含义。如,“杨柳”“长亭”“酒”成了送别诗中的“常客”;思乡时候更是不能没有“月亮”与“鸿雁”;愁苦时,“梧桐”“细雨”“芭蕉”“高楼”常伴主人公左右。“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诸其上,因此,只有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才能正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如,2012年江苏高考卷考查到秦观的《江城子》,出题者要求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在准确把握这首词关键意象的前提下作出回答。首先要结合词的内容分析“杨柳”“飞絮”分别代指什么,“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指恋人分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指青春流逝。”再结合意象的内涵来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伤春离别之情,久别怀人之情”。 二、准确把握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有效提示点之一――诗歌题目 古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就已经自觉地对诗歌进行了分类,而题目常常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分类标志。比如,看到《送魏万之京》《别董大》《赠汪伦》,就知道此诗属于送别、离别类,《咏柳》应该是咏物诗,《咏怀古迹》就是怀古诗等。古诗中通过题目就可以直接分类的有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其他类型的则一般不适用此法。 2.有效提示点之二――诗歌作者 诗歌作者不同,所映射的时代背景就会不同,艺术风格也会不同。比如,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不仅仅是因为他人生中的两次被迫害,主要是他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成为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同时极大地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所以,我们如果了解作者的身世和思想,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 3.有效提示点之三――序言、注释和题干 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平时都会对学生强调语文考卷本身信息的重要性,如果出题者给学生提供序言、注释,或者在题干中告知与诗歌相关的信息,考生就一定要重视。 诗歌正文之前的序言,或交代写作时间,或交代时代背景,或交代写作原因,比如,苏轼词《定风波》的序言,读者对作者的“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的感觉就很明显了。 诗歌注释有时会成为理解题目的关键。如,2012年辽宁卷《初见嵩山》的注释,2012年重庆卷《鹧鸪天》的注释,2012年安徽卷的注释,这些注释都有助于解答题目。 命题人有时会在题干中为考生答题做一点暗示。2011年湖北卷考查了刘敞的《登城》和苏轼的《望湖楼晚景》,题目⑴内容:“两首诗均写景色但有异,《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登城》写的是什么?”命题人一边说“景色有异”,一边说“疾风骤雨”,那答案自然是“??细雨”。 4.有效提示点之四――找到关键字眼和句子,明确思想感情 关键字眼主要是指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动词和形容词居多。如,2012年湖北卷考查贾岛的《送邹明府游灵武》,其中“藏”“透”二字极妙。“藏”字,写人走过的痕迹很快被大雪覆盖,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雪纷飞的边塞景象;“透”字则写出了刺骨的寒风、单薄的衣衫。这是邹明府任满离职的场景与感受,展现了邹明府的清廉形象和作者贾岛对邹明府的敬佩。 关键句子与关键字眼的作用类似,也是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辛弃疾的“横空直把,曹吞六攫”“气吞万里如虎”写出了南渡志士的豪情激扬,“说剑论诗馀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又写出了他长期压抑苦闷后的怒气腾涌。激烈难平的幽愤,高度深沉的压抑,飞动跳荡的生命激情,辛弃疾都在字里行间展现出来。 三、准确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 虽然诗歌的艺术手法数量很多,但是高考考查的大部分是常见的艺术手法,比如,借景抒情、借古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及比喻、拟人等常用修辞手法。 如,2012年广东卷诗歌鉴赏第一题: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 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决这一类题目仍然是从诗歌的类型入手,同一种类型的诗歌,其艺术手法大部分情况下是相同的。比如,咏物诗多借古讽今,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或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叹,或表自己渴望建功立业之心。又如,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多借景抒情,或写边塞奇异景色与战斗场景来表现战士用于杀敌、保家卫国的决心,或写静谧美丽的自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