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切削加工中,由于切削热的作用,在工件的加工区及其邻近区域产生了一定的温升。 磨削加工时,表面层有很高的温度,当温度达到相变临界点时,表层金属就发生金相组织变化,强度和硬度降低、产生残余应力、甚至出现微观裂纹,使工件表面呈现氧化膜颜色。这种现象称磨削烧伤。 二、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 (一)机械加工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 * 1)淬火烧伤 2)回火烧伤 3)退火烧伤 磨削时,如果工件表面层温度只 是超过原来的回火温度,则表层原来 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将产生回火现象而 转变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 或屈氏体),这种现象称为回火烧伤。 磨削时,当工件表面层温度超过相变临界温度时,则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若此时无冷却液,表层金属空冷冷却比较缓慢而形成退火组织。硬度和强度均大幅度下降。这种现象称为退火烧伤。 淬火钢在磨削时,由于磨削条件不同,产生的磨削烧伤有三种形式: 磨削时工件表面温度超过相变临界 温度时,则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在冷却 液作用下,工件最外层金属会出现二次淬 火马氏体组织。其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 体高,但很薄,其下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索 氏体和屈氏体。由于二次淬火层极薄, 表面层总的硬度是降低的,这种现象称为 淬火烧伤。 * 合理选择磨削用量 砂轮与工件材料 改善冷却条件 1)砂轮转速↑ → 磨削烧伤↑ 2)径向进给量fp↑→ 磨削烧伤↑ 3)?轴向进给量fa↑→磨削烧伤↓ 4)工件速度vw ↑→磨削烧伤↓ 1 磨削时,砂轮表面上磨粒的切削刃 口锋利↑→磨削力↓→磨削区的温度↓ 2 磨削导热性差的材料 耐热钢、轴承 钢、不锈钢 ↓→磨削烧伤↑ 3 应合理选择砂轮的硬度、结合剂和 组织→磨削烧伤↓ 采用内冷却法 →磨削烧伤↓ (二)减少磨削烧伤的工艺途径 采用开槽砂轮 间断磨削→受热↓ →磨削烧伤↓ * 三、表面层残余应力 定义: 机械加工中工件表面层组织发生变化时,在表面层及其与基体材料的交界处会产生互相平衡的弹性力。这种应力即为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 (一)表面层残余应力的产生的原因 1)冷态塑变 工件表面受到挤压与摩擦,表层产生伸长塑变, 基体仍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切削后,表层产生残 余压应力,而在里层产生残余拉伸应力。 2)热态塑变 表层产生残余拉应力,里层产生产生残余压应力 3)金相组织变化 比容大的组织→比容小的组织→体积收缩,产生拉 应力,反之,产生压应力。(密度小,比容大) * 磨削裂纹的产生 磨削裂纹和残余应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磨削过程中,当工件表面层产生的残余应力超过工件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工件表面就会产生裂纹。磨削裂纹常与烧伤同时出现。 * 机械加工后工件表面层的残余应力是冷态塑性变形、热态塑性变形和金相组织变化的综合结果。 切削加工时起主要作用的往往是冷态塑性变形,表面层常产生残余压缩应力。 (二)影响表层金属残余应力的工艺因素 * (三)影响磨削残余应力的工艺因素 磨削加工中,塑性变形大且热量大,工件表面温度高,热因素和塑性变形对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均较大。 若热因素主导,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若塑性变形主导,工件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 当工件表面温度超过相变温度且又冷却充分时,工件表面出现淬火烧伤,此时金相组织变化起主要作用,工件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 精细磨削时,塑性变形起主导作用,工件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 * (四)工件最终工序加工方法的选择 考虑零件具体工作条件及零件可能的破坏形式。 交变载荷作用下,拉应力造成微观裂纹扩大,导致零件断裂破坏。压应力加工方法。 滑动表面,抵抗磨损,拉应力加工方法。 表3-3 各种加工方法在工件表面上残留的内应力 * 四、表面强化工艺 指通过冷压加工的方法使表面层金属发生冷态塑性变形,以减小表面粗糙度值,提高表面硬度,并在表面层产生残余压应力的表面强化工艺。 滚压机轧辊表面强化 * (一) 喷丸强化 * 喷丸强化是利用大量快速运动的珠丸打击被加工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产生冷硬层和压缩残余应力,珠丸挤压工件表面的状态, 可显著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珠丸可以是铸铁的,也可以是切成小段的钢丝(使用一段时间后,自然变成球状)。对于铝质工件,为避免表面残留铁质微粒而引起电解腐蚀,宜采用铝丸或玻璃丸。珠丸的直径一般为0.2~4mm,对于尺寸较小、表面粗糙度值较小的工件,采用直径较小的珠丸。 喷丸强化主要用于强化形状复杂或不宜用其它方法强化的工件,如板弹簧、螺旋弹簧、连杆、齿轮、焊缝等。经喷丸加工后的表面,硬化层深度可达0.7mm,零件表面粗糙度值可由Ra5~2.5μm 减小到Ra0.63~0.32μm ,可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 * (二)滚压加工 飞机起落架螺栓 * 滚压加工是利用经过淬火和精细研磨过的滚轮或滚珠,在常温状态下对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