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教学目标】 一、掌握八纲及八纲辨证的概念。 二、掌握八纲各纲证候的概念,一般证候表现及临床类型。 三、熟悉八纲之间的相兼、错杂、真假、转化关系。 四、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八纲辨证。 【能力培养目标】 1.理解记忆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和证候辨证(鉴别)要点。 2.能够分析各种证候的病因病机并做出证名诊断。 3.具有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八纲辨证的能力。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 一、八纲辨证概念 (一)八纲 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辨证纲领。 分为四对矛盾,八个方面。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1、表里概念: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2、表里病位划分: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血脉、骨髓。 3、表里的相对性: 躯干:表,躯壳;里,脏腑。 脏腑:表,腑;里,脏。 经络脏腑:表,经络;里,脏腑。 经络:表,三阳;里,三阴。 皮肤筋骨:表,皮肤;里,筋骨。 4、表里意义: 辨病位:表:病位浅、外。 里:病位深、内。 辨病势:表:病轻,入里加重。 里:病重,出表减轻。 5、适用范围: 任何病可辨病位表里,外感病尤为重要。 (一)表 证 1、概念: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病位轻浅,表现以恶寒发热为主的轻浅证候。见于外感病的初期。 (1)外感六淫、疫疠等邪气。 (2)自外而入,两大途径。 (3)病位轻浅。 (一)表 证 2、病因: 外感六淫、疫疠等邪气。 3、特点: 起病急,病位浅, 病程短,病情轻。 (一)表 证 4、临床表现 主症: 恶寒——外邪袭表,卫阳被遏 发热——卫阳郁而化热 头身疼痛——经络阻塞,经气不利 苔薄白——邪未入里 脉浮——脉气外鼓 兼症: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喉痛、咳嗽——肺卫失宣,肺窍不利 (一)表 证 5、证候分析 总病机:外邪袭表,邪正相争。 6、审证要点 新病、恶寒发热并见,脏腑症状不明显。 (二)里 证 1、概念: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有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凡不是表证,半表半里证的均可属于里证 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疾病。 (二)里 证 2、病因: (1)由表入里: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 (2)直中于里: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 (3)内伤病因: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直接损伤脏腑。 3、病位: 在腑,在上,在气:病位浅。 在脏,在下,在血:病位重。 (二)里 证 4、临床表现: 表现复杂,难于确定代表症状。 参考症状: 壮热、口渴、心烦。 胸痛、腹胀、腹满。 苔厚。 脉沉。 (二)里 证 5、审证要点: 无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 起病较缓,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三)半表半里证 1、概念:指病变既非在表,又非在里,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表现以往来寒热为主的证候。 2、病因: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 3、临床表现: ①往来寒热 邪正相争,邪胜则寒,正胜则热 ②胸胁苦满 肝失疏泄,气机不畅 ③神情默默 肝失疏泄,情志不调, ④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胆气犯胃 ⑤口苦,咽干,目眩 胆火上炎 ⑥脉弦 (四)表里证鉴别要点 表证 里证 半表半里 病程 新病,病程短 久病病程长 新病,病程短 寒热 发热恶寒并见 但寒不热, 往来寒热 但热不寒 常症 头身疼痛 咳喘心悸 胸胁苦满 舌象 少有变化 多有变化 少有变化 脉象 多见浮脉 多见沉脉 多见弦脉 二、寒热辨证 1、寒热概念: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寒热反映阴阳偏盛偏衰(病机)。 反映属阴属阳(病性) 2、适用范围:外感内伤疾病适用。 3、寒象热象与寒证热证的区别 (1)概念: 寒象热象是疾病反应于外的单个症状和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