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骄”的演变及其副词义.doc
浅析“骄”的演变及其副词义
摘 要:“骄”在现代汉语中有着多种义项,但在不同的辞书记载中其义项却不尽相同,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本文则是针对“骄”的几个义项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其义项的来源及其历史演变,并从认知理论入手对其词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骄;义项;副词
“孰与雄奢骄贵,逞欲矜意贪灵好奇,恃力夸资?”(《全唐书》卷一00)本句中的“雄”已在《隐喻与极性程度副词“雄”的形成》一文中被论证具有程度副词用法,且其语义相当于“很”、“非常”、“特别”等。在本文中就不再赘述“雄”的程度副词的形成过程,引用此例句是想通过“雄奢骄贵”这个词语来探讨“骄”字的词义,是否与“雄”的用法有共同之处,也就是说“骄”是否与“雄”有着一样的程度副词的用法呢?由于“雄”的程度副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了,但是其用例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均有大量的存在,所以本文以“雄”的研究为指引,对“骄”的身份和用法加以分析和研究。
一、 “骄”的用法及其辨析
“骄”在现代汉语中是常用且常见的一个字。如“骄傲”“骄兵必败”“骄阳”等。通过查找《古汉语字典》,其中“骄”的义项有四个。分别是:
①(马)高大健壮。《诗经(硕人》:“四牡有骄。”
②旺盛;强烈。王安石《孤桐》:“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③高傲;自大。《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④对……傲慢无礼;傲慢对待。《信陵君窃符救赵》:“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⑤宠爱;娇惯。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少加孤露,母兄见骄。”
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中收录的“骄”的意义是:
①骄傲,戒~戒躁,胜不~,败不馁。
②猛烈,~阳。
由此可见,“骄”的使用多为名词、形容词以及动词,且义项由古至今发生了些微变化。为了对“骄”的用法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笔者查阅了《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等多本辞书,对其中收录的“骄”的义项进行了比较,发现在不同的辞书中收录“骄”的词性和用法均有不同。但是在查找的所有辞书中均未收录具有副词义的“骄”的义项。
二、“骄”的历史演变
《说文?马部》:“马,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凡马之属皆从?R。”马是一种会昂首怒吼的动物。勇武无比。字形像马头、马鬃、马尾、四足的造型。所有与马相关的字,都采用“马”作边旁。所以“骄”亦是与马有关的字。
乔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乔,站得高而弯曲。字形采用“夭”和有所省略的“高”会义。《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南方有高而曲的树木。”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乔,高而曲也。??雅??b,?伐木?r?~?鹘栽弧?蹋?高也。?木曰。上句曰?獭>淙缬?獭?h?V?髟弧?蹋?上竦也。按?滩?V^木。?\人以?f木?t作?颉H玎??L山有?蛩墒且病R哉f山?t作??。?山?J而高??是也。皆俗字耳。?S云高而曲,?u??雅之上句如羽。木有如是者。他物亦有如是者。从夭。从高省。??意。以其曲,故从夭。巨?汕小6?部。依小徐本?o?曰南有?棠玖?字。
“骄”从马,声乔,故其本意应该是形容马的高大壮健。从以上各种工具书中的义项可以看出,“骄”的义项应是发生了概念隐喻,隐喻认知观认为,把一事物比拟成和它相似关系的另一事物,用具体来说明抽象,个别说明一般,或者把深奥的道理用一个浅显的事例来说明,这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人类认知的概念、推理、范畴等的形成都离不开隐喻。通过隐喻方式可以使词产生多义性,其过程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义固化在一个词上,成为一项派生义,单义词因此转化为多义词。Lakoff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
“骄”从其所指来看,表示马的高大雄壮。如:《诗经(硕人)》:四牡有骄。《诗》曰:“我马唯骄”。之后修饰域扩大到了人类,由于马高大而壮健所以会产生马背拱起,不让陌生人骑的情形,由此则隐喻为自大,傲慢之意。如《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春秋?国语》:其君骄而多私,胜敌而归,必立新家。古汉语中的“骄”通“娇”,《说文》:“娇,姿也。从女?搪?。?e?糖小薄E?子可怜可爱的姿态。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乔”作声旁。”如:《孙子?地形》:“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宋叶适 《绩溪县新开塘记》:“故为之买田掘之,又为之买楗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