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这些年在中国都干了什么?.docVIP

卡特彼勒这些年在中国都干了什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卡特彼勒这些年在中国都干了什么?.doc

卡特彼勒这些年在中国都干了什么?   26家制造工厂、3个在建新工厂、4个研发中心(其中无锡总部为全球第二大)、3个物流和零部件中心,超过15000名员工――这是全球机械设备行业老大卡特彼勒现今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规模。   2012年3月21日,在徐州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面对诸多媒体对自身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势下逆势扩张产能提出的种种质疑时,卡特彼勒CEO欧博赫曼坚定地强调:“我们相信,现在宣布的一系列产能扩张将使卡特彼勒在2015年真正获得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一方面大力扩张产能,另一方面放出“豪言壮语”,卡特彼勒在中国,正在图谋什么?   对于大多数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而言,2008年那场世界金融危机似乎已经过去很久了,然而对卡特彼勒而言,那时的伤疤却仍在。伤疤虽然不会疼,却会提醒你曾经发生的事情。事实上,或许正是这些伤疤,构成了卡特彼勒在此后对中国市场 “心无旁笃、专心扩张”的最初动力。   有关这块伤疤的由头,需要从2008年那场规模宏大的全球金融危机说起。   “折戟”金融危机   正所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2009年的卡特彼勒公司,正处在这种尴尬之下。   在连续作为全球工程机械领域最具领先优势的企业多年后,卡特彼勒惊奇的发现,一旦当其传统的成熟市场(北美及欧洲)强烈下滑时,其在世界其他地区的业务力量显然并不足以帮助它走出泥潭。   事实是,起源于2008年冬天的世界金融危机就像一颗深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其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球,不但推倒了著名的雷曼兄弟,也粉碎了时任卡特彼勒CEO欧文斯不到一年前的“豪迈”宣言:   在2007年的《致股东的信》中,时任卡特彼勒CEO的欧文斯曾这样自豪的写道:“如果有那么一年印证了卡特彼勒全球业务模式的整体实力,那就是2007年,我坚信卡特在任何行业的任何公司中都已占据了稳固的竞争地位,取得了全球性的胜利。”末了,欧文斯还不忘来一把美式幽默:“这一宣言比较张扬,但对此我从未如此自信过,我们拥有明确的战略、出色的全球生产基地以及完整的业务模式。”   欧文斯之所以如此自信的理由在于,伴随自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的整体持续繁荣,世界机械设备市场持续上升(以工程机械市场为例,其主要产品销售越过100万台大关,销售额达到1645亿美元,相比较1999年整整翻了一番)。在这种大背景下,彼时已经是机械设备行业全球领头羊的卡特彼勒公司,亦成功地到达其历史巅峰时期:这一年,卡特彼勒三大板块业务(工程机械、能源和动力系统、矿山设备)总共取得接近450亿美元的创纪录总收入。   究其成功的缘由,过去数十年,正是考虑到偏居北美市场可能带来的收入波动风险,卡特彼勒开始有目的地构建其全球性生产基地,并拓展产品和综合服务的范围。而至少一直到2007年年底,乍看起来,卡特彼勒布局全球的战略显然已经凑效。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NO!   仅仅一年后,欧文斯不得不在卡特彼勒2008年年报中写下:“前三个季度延续了2004年以来的繁荣,到了第四季度,情况突然发生了转变。坦率的说,在我服务卡特彼勒的35年中,从来没有哪一年有这么多因素发生如此显著、迅速的变化。”   糟糕的情况从2008年冬天一直延续到了2009年。2009年4月21日,卡特彼勒发布其第一季度财报:以1.12亿美元的亏损结束了其连续5年不断刷新纪录的疯狂增长。而这实际上也是卡特彼勒在长达17年连续盈利后的首次亏损。   不仅如此,更为不利的是卡特彼勒还发现,其一直给予厚望的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此刻正在出现一些“变化”:   以工程机械市场重要产品之一的挖掘机为例,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个月,中国的挖掘机市场出现明显的“中进外退”:卡特彼勒下降11.6%,现代下降40%,小松、斗山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与此同时,柳工、三一等中资企业的市场份额迅速攀升,其中三一的增幅高达119.3%。   当然,变化不仅仅停留在个别的产品领域,事实上2008年年底的时候,同样经过四五年的高速成长后,中国市场的领头羊企业徐工,其规模已经突破400亿元,而紧随其后的三一、中联也均强势冲破百亿元,柳工则几近百亿元。比这几个数字更为让卡特彼勒不安的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上述几家中国企业影响其实并不大,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推出的“四万亿”投资,则更使得中国这个原本增速已经快到企业压根来不及布局产能的新兴市场,进入到新一轮爆发性增长之中。   熟悉发生在中国2004年前后 “外资收购潮”的人想必都应该还记得,彼时,日益重视并迫切渴望在中国这样一个急剧增长的市场取得成功的卡特彼勒,很希望借助收购快速推进其在中国的业务。据当时的一些媒体报道称,诸如徐工、厦工、柳工等龙头企业均在卡特彼勒意欲收购的大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