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战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为什么战败?.doc

美国为什么战败?   弗兰克?施纳普亲眼见证了西贡的末日。当他终于挤到美国大使馆的屋顶上时,眼前如希腊悲剧般的一幕是那么不真实:城市在烈焰中燃烧,夜光弹划破天际,直升机群像蜂群在红色的夜空中乱舞!施纳普勉强爬上了直升机,坐在他身边的同事――另一名中情局官员面无表情地说:“我们上演了一次比敦克尔克还惨的大败退!”   施纳普知道自己永远回不来了,他下意识的看了看表,时间被定格在1975年4月30日19点30分。   地球另一边。清晨的阳光透过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玻璃。杰拉尔德?福特独坐在办公桌后,面前的电视屏幕里,陆战队直升机正从美国大使馆屋顶仓皇撤离,现场的每个人都近乎歇斯底里。总统后来回忆说:“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我亲眼目睹了美国人被一脚踢出越南。”   他不应该为这一幕负责。福特的总统生涯才刚刚开始9个月,而西贡的崩溃只是华盛顿近20年东南亚政策的终章罢了。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也许还有麦克纳马拉、威斯特摩兰、基辛格……这是属于他们的战争,他们几乎让美国变成了一个“东南亚国家”。   讽刺的是,40年后的今天,一位曾经“被踢出越南的美国人”又被那些踢过他的人请回来了,他的名字叫约翰?克里。越战旗手们预言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没有出现,美国现在仍然是一个“东南亚国家”。   脆弱的东南亚   美国在越南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或者说有没有可能达到目标?华盛顿和五角大楼没能给出这三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对美国来说,这是导致一场军事和地缘政治灾难的真正原因。   从地理上看,越南所在的东南亚由位于欧亚大陆上的中南半岛,以及散落在西南太平洋上的东印度群岛两部分组成。当1945年日军投降时,这里的战略地位已经在一场全球战争中凸显:东南亚“阻隔”了印度洋与太平洋,把在二战中“觉醒”的新澳洲与北方大陆国家相“连通”。在石油能源时代,东南亚又是中东原油进入东北亚工业国的必经之地。这里与非洲不同,东南亚拥有上亿“已开化”人口,这意味着庞大的市场以及一个地跨海洋与大陆,并占据地球枢纽位置的新强权有可能在这里崛起――日本帝国曾经无限接近这一目标。   因此,战后东南亚的权利真空是不能被允许的。反殖民浪潮对那些觊觎该地区的大国来说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很快,印度尼西亚赶走了荷兰人,却迎来了俄国人;日不落帝国试图重新整合远东势力范围,却立刻遭到受苏联支持的苏加诺政权的强硬挑战;菲律宾在美军“保护”下率先独立;越南则必须在回归法国还是成为一个独立赤色国家之间做出抉择。我们还不应忘记与东南亚关系紧密的另外两个大国:印度即将独立并展现出强烈的大国雄心;中国也在1949年结束内战,渴望重塑自己的大国地位。   总之,这一时期的东南亚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当地有独裁、有民主;有殖民者、有反殖民者;有暴力革命、有君主立宪;有穆斯林,有基督徒,有佛教徒,还有儒家文化……冲突在此背景下几乎不可避免,实际上,自从1940年日军进入法属印度支那以来,东南亚的战火就从未停息过。当1964年8月美越战争全面爆发时,越南已经打了8年的抗法战争和10年内战, 英国在马来亚的丛林战争也已持续近两年。   东南亚局势的脆弱、复杂让任何大规模军事介入都面临极高风险,对此美国人是很清楚的。但这里的战略价值毋庸置疑,面临冷战零和博弈的美国并没有在1955年接法国人的盘,它在谨慎的寻找着机会。   肯尼迪决定反击   美国与东南亚的军事联系可以追溯到1898年的美西战争。此后,拥有马尼拉的美国即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东南亚国家”。菲律宾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作为控制东印度群岛的门户是很有价值的,但对中南半岛上发生的事情却无能为力。美国无法阻止受到苏联和中国支持的共产党军队在奠边府取得决定性胜利。好在1954年的日内瓦协定仍然保留了南越政权,而这也许就是美国一直在寻找的机会――印度支那出现了新的权力真空,美国将取代法国在东南亚大陆部分站稳脚跟,而且它就在共产党中国“脆弱的软腹部”。   其实一直到1961年第三次柏林危机结束之前,美国对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兴趣都是有限的。欧洲火药桶随时可能引爆,艾森豪威尔和刚刚上任的肯尼迪政府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但在国内“鹰派”看来,美国在冷战中表现软弱:1949年中国国民党政权被推翻,1953年签署朝鲜停战协定,1956年纳赛尔领导的埃及倒向苏联,当年底苏军坦克进入布达佩斯,1959年古巴亲美的巴蒂斯塔政权被推翻,两年后美军竟眼睁睁看着古巴的亲美力量在猪湾被彻底绞杀。   在东南亚,吴庭艳政府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上都已将自己的无能暴露无疑。北越随时有可能挥军南下完成统一,届时老挝和柬埔寨必将赤化,缅甸和泰国恐也难以幸免。英军此时正在马来亚与印度尼西亚越境武装苦战,后者被认为得到了中国和苏联的支持。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