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辨证分析 探求病因:流产失血过多。 落实病位:属里,血分,心脾肝三脏。 分辨病性:属虚,血虚、气虚。 判断病情:流产,失血过多,气随血耗,脾失濡养,功能减退,生化减少,统血无力,血不养心养肝,气不摄血,又加重出血。 审度病势:血耗气损为因,心肝失养及脾气虚弱随之而发,脾不统血,生化减少,反过来又加重血虚,致正气不足为该病之主要病理。 阐释病机:流产出血,冲任受损,脾失濡养,致脾气亏虚; 脾气虚,生化减少,统血失职,致气血两虚,且加重出血;心主血而肝藏血,血虚则心肝失于濡养。 确定证名:脾不统血,心肝血虚。 (二)、证名诊断的具体要求 1、内容要准确全面 :应有病位、病性等本质性要素,不可漏判、误判。 2、证名要精炼规范 :应包括病位、病性或相关病理连词,一般为四字,亦有用三字者,病理连词要准确,如闭、扰不同,而亡、说亦有别。 3、症变证名亦变 :辨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病情的变化,证候诊断结论亦应随之而变。 4、不受证型的拘泥 :常见而典型的证,称为证型,这是临床辨证时应首先考虑的。但临床所见并都是典型的、常见的,当出现非典型的,不常见的证候表现时,就不要受证型的拘泥,知常达变,根据实际情况,概括出正确的证名。 第五节 疾病诊断思路 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如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与规律(如发病条件、演变趋势、转归预后)所作的病理性概括。病证症是中医诊断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症是临床表现,是诊病和辨证的主要依据;证揭示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病体现疾病全过程的根本矛盾。病的本质规定了症的表现和证的变化规律,任一个病在其过程中可有不同的证,而同一个证又可见于不同的疾病中,既有同病异证,又有异病同证。临床既要辨病,又要辨证。 一、疾病诊断的意义 1、把握病变规律 每一种病都有自身的本质和规律(一定的病因、病机、变化规律、治法、以及预后),明确疾病诊断,便可根据该病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把握该病的全局,依据该病的常见证型进行辨证,有利于对该病本质的认识和辨证论治,从而掌握诊疗的主动权。 2、针对疾病治疗 专病专法、专方、专药,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专法:如枯痔钉、结扎治内痔;灯火灸角孙治痄腮;针拨白内障等。 专方:炙甘草汤治心动悸;大黄牡丹皮汤及薏苡附子败酱散治肠痈;消遥散治郁病;乌梅丸治蛔厥等。 专药:如茵陈退黄,常山青蒿治疟,黄连鸦胆子治痢,海藻昆布治瘿,水银硫磺疗疥等。 同病异证者,辨证用方加专药;异病同证者,大法虽同,但亦应加专药。 二、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 1、主要根据发病特点辨病: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情况(如起病快慢)不同,常可提示所患病种。 2、主要根据病因病史辨病:某些疾病发病有特殊病因,了解其病因,有利于疾病诊断。疾病常常有较特殊的发展演变趋势,这也是临床诊断的思路之一。 3、主要根据主症或特征症辨病:主症和特征症是许多疾病诊断的主要线索和根据。 4、主要根据特发人群辨病:如妇女之经带胎产,男女之生殖功能障碍,老年人有其特殊的疾病谱,小儿又有其常见病多发病,此外还有各种地方病等。 三、疾病分类的诊断意义 在逻辑学上,分类是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将对象分为若干个类,使每个类相对于其他类都具有确定的地位。划分是分类的基础,其规则是:划分必须是相称的(即不能遗漏或超过被分类的对象);划分的子项应是相互排斥的(子项不相容,但又是相对的);划分的依据必须同一(否则会“混淆根据”)。疾病诊断即是对疾病的一种划分。 1、病性分类法 2、病状分类法 3、病位分类法 4、按科分类法 四、疾病命名的诊断意义 (一)、中医疾病命名的形式 1、本质属性式:指以症状、体征、病因、病理性质及时令气候来命名者。 2、形象寓意式:根据症状特征进行比喻命名(狐臭、雀目等),或有的疾病病名含有特殊寓意(花柳病、疟疾等)。 3、特征组合式:将几种本质属性相结合而命名。或病位加病理(胸痹),或病因加病理(湿温、蛔厥),或病因加病位(脐风),或病因加体征(湿疹),或病位加主症(胁痛),或病位加体征(脐疝),或病理加体征(红丝疔),或病理加形象比喻(羊痫风)等。 4、附加条件式:或突出其传染性(天行赤眼),或提示病之新久(休息痢、走马牙疳),或阐发发病条件(子嗽)。 (二)、正确运用中医病名 1、继承:有很多病名是非常科学的,如白喉、湿疹、破伤风等,有的病名为中西医所共用,如麻风、子痫、感冒等。 2、发掘:古代有不少好的具有中医特色的病名,如脏躁、狐惑等,应加以采用。 3、整理:病、证、症不分,有以症状命名者(如咳嗽、水肿、泄泻),有分化不够者(如痹、厥、风温),或一病多名(如鼻渊,又名脑漏、脑渗、脑崩、控脑砂、脑砂等),病名定义不确,其内涵、外延不清。 4、临床运用:允许多个病名同时存在;也允许不确定性诊断(“XX待查?”) 第十二章 病历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培训课件_肺系病案分析.pptx
- 培训课件_关于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有关事项的公告.ppt
- 培训课件_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喻晓娜.ppt
- 培训课件_针灸实践技能.ppt
- 培训课件_执业医师中医实践技能考试针灸部分讲义.ppt
- 培训课件_嫂服务技能.ppt
- 培训课件_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对策.ppt
- 培训课件_医疗机构两个规范教材.ppt
- 培训课件_胎儿生长受限.ppt
- 培训课件_医疗器械管理第一章.ppt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