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借鉴与发展:当代中国儒学与法律的关系.doc
借鉴与发展:当代中国儒学与法律的关系
摘 要:法律与信仰,作为支撑社会秩序与精神的两大支柱,一段时间以来被认为是两种独立的存在。然而,信仰作为人类文化之源,法律作为人类文化之流,二者往往割裂不开。作为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长时间受到儒学思想的熏陶,目前却尚未设有专门的信仰法律,有关信仰的规范少之又少,相较于西方趋于完备的信仰法律体系,中国信仰规范之路仍然漫长。本文从儒学“父为子隐”切入,结合中国法制史中“亲亲得相首匿”,来探寻当代中国信仰与法律二者之关系。
关键词:法律;信仰;儒学;亲亲相隐
“2014年西南政法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创新活动资助项目”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law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a--- “Relatives hidden”with contemporary Chinese law
Abstract: Law and Belief, as two pillars of social order and spiritual support two pillars, are considered two independent existence for some time.However,belief as the source of human culture, law as the flow of human culture, they can not be divided.China,as a birthplace of civilization, though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in a long time, Little about belief specifi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perfect legal system of religion in the west, the religious specification is still a long road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an “father son for hidden”,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egal system of “concealment”,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lief and law in contemporary China .
Key words: law;belief; confucianism; Relatives hidden
1 当代中国的法律与信仰的关系
法律与信仰,作为支撑社会秩序与精神的两大支柱,一段时间以来被认为是两种独立的存在。然而,信仰作为人类文化之源,法律作为人类文化之流,二者往往割裂不开。它们是人类生活的两个方面,彼此制约,又相互渗透。中国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长久以来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信仰与法律体系,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国的信仰典型来看,不外乎儒释道三教,而儒学更是长期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学成为封建立法、执法、司法等一切法律活动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则。瞿同祖先生也在《中国法律之儒家化》专论一篇,认为中国法律之儒家化“始于魏、晋,成于北魏、北齐,隋、唐采用后便成为中国法律的正统”甚为精当。所以,研究中华法系若舍弃儒家思想,便无法得其要旨;法律若失去了根深蒂固于国人心底的儒学根基,得不到认同,便无法树其权威,尤一纸空文。然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全面废除“六法全书”,否定任何带有封建色彩的规范,将习惯法请出了中国当代法律的大门。于是我们发现,儒学思想对于中国法律的影响似乎正消弭在时代的进步中。
相较于中国,西方社会有着久远的法律信仰传统。“西方法律体系的基本制度、概念和价值都有其11、12世纪的信仰仪式、圣礼以及学说方面的渊源,反映着对于死亡、罪、惩罚、宽恕和救赎的新的态度,以及关于神与人、信仰与理性之间的新设想。”“相信上帝是以为公正的法官,基督将降临作为一位法官,这种信仰对于东西方教会的法律价值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法律与信仰同为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但二者在当今中国所受到的待遇却截然不同。中国虽然长期存有信仰,却缺乏对信仰的最基本的态度――虔敬,这一点在当代中国社会尤为显著。这不免引发我们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