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doc
中药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05-01 摘要: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早期基本证型多为心气亏虚,多由正气亏损,心阳虚损或气阴不足而致,气虚日久伴血瘀,且本病易反复发作、病程缠绵,临证中单纯血瘀实证者甚微,多表现为气虚血瘀或痰瘀痹阻等夹杂证候,因此益气活血化瘀显得尤为重要。该论益气活血方是在保元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效,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特点,在改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心绞痛;益气活血方;气虚血瘀;临床症状 冠心病心绞痛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可伴有心功能障碍,但没有心肌坏死。现代药理研究[1]证实益气活血类中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抗血栓形成和调节血脂等作用,均有益于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现就其临床疗效简析如下: 1.理论基础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张仲景《金匮要略》:“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中把病因病机归为“阳微阴弦”,即本虚标实之证[2];夫“百病皆生于气”,气虚无力,血流瘀滞,久之痹阻脉络,“不通则痛”而发为心痛;然气血相关,“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故“气血失和而百病由生”,临床中重视调养气血,气行则血旺,血充则体健;此为益气活血方治疗心绞痛的坚实理论基础。保元汤源自明代魏桂岩的《博爱心鉴》[3],功用益气温阳,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证;症见倦怠乏力,少气畏寒,以及小儿痘疮,阳虚顶陷,不能发起灌浆者;清代柯韵伯云:“保元者,保守其元气之谓也”。益气活血方是在保元汤的基础上加用紫丹参、生山楂、参三七、桂枝,去肉桂、甘草化裁而来,是方有益气助阳活血,化瘀通络行气之力。在临床中心绞痛患者多因年老体弱、劳逸失调、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寒邪内侵等导致心脉痹阻发病,常见胸部闷痛,痛有定处,遇劳而发,兼心悸气短,脉细涩等症;临证中以益气活血为立法遣方的基础,或夹痰浊,加法半夏、天麻、平地木等;或有瘀热,加用赤芍、焦山栀、地骨皮等,随证辨证论治,多有良效。 2.临床研究 冠心病是一种复杂性疾病,多种遗传、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影响其发生和进展,如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男性、肥胖等俱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各种致病因子相互作用,导致了心肌相对或绝对缺血、心肌氧耗增加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龚师每多由益气活血立论,处以益气活血方加减变化,拔刺血污,桴鼓相应。气虚血瘀被认为是其最本质的病理变化,纵观益气活血方中党参、黄芪补益心肺之气,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紫丹参、参三七补血活血,通络止痛;桂枝助心阳、行水饮,生山楂活血散瘀行气,全方集益气活血、消瘀止痛为一体。临证中龚师多以黄芪、黄精、党参、麦冬、五味子、郁金等遣方配伍,随证化裁疗效非常。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党参、黄芪可扩张血管、增进冠脉血流量;紫丹参有抗凝血、抗血栓作用,改善微循环、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4];桂枝的主要成分桂皮醛,能增加心脏每搏输出量、改善血液循环;参三七的主要成分为三七黄酮苷,能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以降低外周阻力,通过阻止心肌细胞慢钙通道以减少心肌细胞的能量消耗,是理想的扩冠药物[5]。 3.病案分析 陈某,男,70岁,2012年11月30日因“反复胸闷胸痛6年余,再发伴气急水肿1天”初诊,患者6年来胸闷不舒,时有闷痛,每于活动后尤甚,有左肩背部放射样疼痛,喉部有紧缩感,含服麝香保心丸后缓解,持续10分钟左右,昨天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伴气急气喘,双下肢轻度水肿,舌质暗红,苔少,有紫斑,脉沉涩弱,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余,平素血压控制尚可,龚师四诊合参,辩证气虚血瘀、水饮内停,治拟益气活血、助阳化饮。处方:黄芪15g,黄精15g,党参15g,麦冬10g,炙五味子10g,紫丹参10g,川芎20g,炒白芍10g,炒白术10g,桂枝10g,茯苓10g,丹皮10g,益母草30g,泽泻2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2次饭后温服,并嘱其清淡饮食,忌肥腻油甘之品。全方宗益气活血意,认为患者老年,元气亏虚,气不运血,血行缓滞,瘀而痹阻,心脉失荣,经脉不利,发为胸痹;方中参芪大补元气,兼具补脾行水;丹参、白芍、川芎、益母草补血活血化瘀,益母草兼有清热利水;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渗湿,方证相合,共凑益气活血之功。再诊胸闷胸痛稍减,水肿消失,效不更方,原方去益母草、泽泻,加郁金10g,桃仁10g,红花5g,再续14剂;三诊胸闷间发,无明显胸痛,纳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