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即:面膜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doc
美即:面膜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
对面膜这个品类来说,2015年并不好过。
微商对面膜的过度透支、违禁面膜的陆续曝光、面膜品类的价格战……渠道和消费者甚至对面膜品类的未来产生了怀疑。
“现在的cs渠道的面膜市场和2003年那个阶段屈臣氏渠道的面膜市场很像:处在一个面膜的重要转折期。当时的情况是,消费者需求爆发增长,厂家不断进入,市场急剧膨胀。当时品牌之间都在打价格战,在屈臣氏里面膜的实际零售价降低到两三块钱一片。”接受《化妆品观察》专访时,美即创始人佘雨原回忆说。
如今,2003年到2005年在屈臣氏打价格战的面膜,市场上已看不到踪影。
“促销能够带来销量,但价格不是品类建设的核心,最终我们需要向消费者贩卖的是价值。”
佘雨原在面膜领域超过十年的从业经历,让他更加清醒意识到需要挖掘面膜品类的价值,而美即也正是凭借着对面膜品类价值的不断挖掘,一路成长为如今面膜市场的绝对领导品牌。
面膜发展简史
如果追溯贴式面膜的历史,SK-Ⅱ是业界公认的贴式面膜发明者。2000年左右,SK-Ⅱ进入中国,主要在专柜销售,旗下面膜的零售价为600元/5片。差不多同时期,可采品牌开始在OTC渠道销售,主要以美白祛斑为主。而后是主打美白的玉兰油,也在面膜领域做了很大的投入和消费者教育。按照佘雨原的分析,面膜在中国的第一阶段便是由SK-Ⅱ、可采和玉兰油这三个品牌推动的。
“这时期的面膜还处在特殊护理品阶段。”所谓特殊护理品,指面膜作为传统护肤品的补充,在功效上是一种加强型的护理。据了解,SK-Ⅱ那时对消费者教育的是“面膜一个月只能用两次”。
面膜的特殊护理品时期并不长久。因为消费者发现面膜的功效很明显,使用后热情很高,消费者开始自发提升使用频次。“那时候,我们能看到整个市场消费人数和消费频次在快速增加,面膜品类即将迎来集中爆发增长和转型。”佘雨原告诉《化妆品观察》。
面膜市场快速增长,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露得清等超级巨头早已进场,本土品牌中的可采、八杯水、素儿等也攻城掠地,一时狼烟四起。
而佘雨原创立的美即在面膜品类的这一转型期扮演了关键角色。
“2003年到2005年,面膜的竞争最为激烈,美即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手段和创新的产品销售形式,加速了面膜转化为日常护理品的进程。”众所周知,是美即,开创了面膜快消化时代。
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美即首创的单片销售模式。当年,美即的缤纷系列,在屈臣氏等渠道上架15个SKU,10元一片。可以说,缤纷系列是面膜由特殊护理品转型快消化的标志产品。
面膜快消化时期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屈臣氏。面膜开始更快消后,时尚、平价的屈臣氏迅速成为了OTC和百货专柜外的另外一个面膜主销渠道――在开架区销售面膜。
屈臣氏成为主渠道,意味着使用面膜的人数和频次开始爆发增长。
当年代理某面膜品牌经销商回忆说:“当时面膜爆发增长的同时也鱼龙混杂。市面上有单片上百元的面膜,也有五块钱一片的。在屈臣氏里面,备式各样的面膜都有,消费者去屈臣氏购物的时候,经常购物篮里有好几个品牌的面膜。而不同品牌的面膜竞争也大都是低价促销。最便宜的面膜打折后甚至可以卖到两三块钱一片。”
这位代理商的说法和佘雨原的分析不谋而合。佘雨原认为:“面膜的市场热情被激发出来了,但面膜真正的品类价值并没有被确立。屈臣氏成为了OTC和专柜渠道之外的一个面膜销售主要渠道,价格战则成为唯一的竞争工具。没有多少牌子真正关注面膜的品类价值。”
对任何一个品类和品牌来说,纯粹的价格战带来销量的同时,也是自我毁灭的过程。
如今,当年那些裹挟在价格战中的面膜牌子多少已经泯然众人,而始终关注面膜品类价值的美即则一路快跑,直到成为中国面膜行业的领导者。如今在全中国已有21410家线下网点,并在电商平台也持续稳坐面膜品类第一。尼尔森的数据显示,美即连续多年高居中国面膜市场第一位。
面膜:时空之于护肤的意义
到了2015年,面膜品类开始频繁爆发危机,关于面膜的未来,作为面膜品类领导者的美即怎么看?
“从市场需求和面膜品类的成长周期看,面膜仍然在高速成长。”佘雨原给了一个充满光明的答案。“虽然受到了一些负面产品和新闻的影响,但我们能看到消费者的整体消费热情依然高涨,面膜依然是所有护肤品中成长最快的品类。”
最近两年,大量品牌又一次涌入,无疑推动了面膜品类的发展。“大家积极推动面膜品类,可以让面膜在消费者中的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培养更多人使用面膜的习惯。但现在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品牌所用的手段还是价格竞争,或者脱离护肤的逻辑,去开发一些纯概念的产品。”佘雨原如是说,“这与十年前面膜的第一轮洗牌特别像,如今,面膜品类又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
站在面膜的十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