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俄联手反恐,谁在使绊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俄联手反恐,谁在使绊子?.doc

法俄联手反恐,谁在使绊子?   美国的意图是不让俄扩大在叙利亚的军事优势,或阻止其把军事优势带到谈判桌上。土耳其突然发飙打下俄战机,正好迎合了美国的小心思。但法俄反恐联盟在各自国内仍有广泛基础。   巴黎2015年11月13日猝发的连环自杀式恐怖袭击造成130多人喋血,有称法国版9?11事件,奥朗德所谓“法国已处于战争状态”的表态,一如当年的小布什。但奥朗德不是小布什,法国也不是美国,“伊斯兰国”在巴黎制造的血腥屠杀,不太可能如2001年的9?11事件那样,“立竿见影”地影响后续数年的国际格局。   如果将巴黎恐袭放在俄欧关系、难民危机以及欧洲内部变化的大背景下,不难看出这起事件将对欧洲未来走向起到微妙的“催化”作用。但这种“催化”的地缘影响范围有限,并不能缓解如火如荼的中东地缘政治博弈。11月24日,土耳其战机以对方入侵土领空为由,击落一架在叙利亚执行任务的俄罗斯苏-24轰炸机(机长在跳伞中遭地面射击身亡,飞行员获救后辗转回国),就为上述现实做了新的注脚。   欧洲可能的变化   在土耳其总统指责俄战机轰炸叙利亚西北沿海的土库曼族反对派时,俄罗斯除了“加码”空袭叙土边境的一个土耳其运输车队,还在抓紧争取欧洲舆论的支持或保持中立。   此前,由于普京下令俄军舰为法航母“护航”,法俄两军在地中海已展开初步合作。在“戴高乐”号航母驶近地中海东部时,迎接它的是“莫斯科”号巡洋舰,而不是驻扎地中海的美国第五舰队。“戴高乐”号11月23日空袭“伊斯兰国”目标的第二天,奥朗德飞赴华盛顿会见奥巴马,后者虽不吝对法国反恐的口头承诺,却在是否投入更多军力的问题上依然口风很紧。   11月26日,奥朗德赶往莫斯科,与正受战机事件困扰的普京会面。至少在技术层面, 尽管美国试图撇清在土耳其击落俄军机事件中的嫌疑,并敦促俄土双方缓和关系,但在俄土暗战的背景下,谁都知道美国最后的天平会偏向谁。所以,俄罗斯所能指望的其他安理会大国,除了中国就是在恐袭事件上同病相怜的法国。   根据后冷战时代形成的法德特殊关系,欧洲发生重大事件后,法国总统首先想到的几乎都是“是否该去趟柏林”,反之亦然。但这次奥朗德的优先考虑是与美国和俄罗斯建立打击“伊斯兰国”的反恐联盟。巴黎非常清楚,在应对欧洲难民危机中主动扛大旗的默克尔,在动用军力反恐方面绝不会轻易举手。   11月16日,奥朗德在宣布“战争状态”时还说:“根据欧盟条约,如果欧盟一个成员国遭到攻击和侵略,其他欧盟成员国应该对其提供军事支持。”奥朗德首先想到的是“欧盟条款”,而非有着类似军事支持内容的《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9?11事件后北约曾启动该条款)。这些都折射了欧洲正在酝酿的变化。   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法国的“俄罗斯选择”倾向非常明显。为何奥朗德不提及《北约》第五条?欧洲改革中心学者利姆?格特维格的解释是,北约在叙利亚的存在,可能使法俄的任何合作都变得复杂。事实上,奥朗德选择俄罗斯,原因不止于反恐需要,背后反映的是法国政界对俄罗斯的态度――与美国乃至德国不一样的态度。   人气渐涨的右翼政党领袖玛丽娜?勒庞,长期主张法俄联手反恐。被认为很可能重返爱丽舍宫的前总统萨科齐,在巴黎恐袭后也呼吁与俄罗斯合作。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后,推动欧俄关系解冻的,正是萨科齐。巴黎恐袭后,奥朗德不是没有可能效仿萨科齐,领衔打破因乌克兰危机而冰冻的俄欧关系。   对俄态度变化的不仅仅是法国。笼罩在欧洲上空的恐怖威胁,以及因难民危机而造成的欧盟内部裂痕,使得柏林的“欧盟领导”身份面临挑战。在对俄制裁问题上,默克尔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在捍卫欧盟的团结。值得注意的是,难民问题上反对德国的匈牙利、捷克、希腊等欧盟成员,恰好正是对欧盟制裁俄罗斯颇有微词的国家。   巴黎恐袭3天后,匈牙利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直接挑战欧盟9月的难民摊派协议。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欧洲中心学者扬?特绍认为,鉴于默克尔在中欧以及部分西欧国家不怎么受欢迎,她在维持欧盟对俄制裁上可能面临强大压力。“作为对俄反恐合作的奖赏,某些欧盟领导人可能觉得,现在是时候欢迎俄罗斯回来了。”   中东博弈新态势   如果不是刚刚赢得议会大选并主办了G20峰会的土耳其政府突然发飙,出动F-16打下当时未启动电子战系统的俄战机,突显了俄与西方在对待叙利亚境内非“伊斯兰国”反对派上的巨大分歧,中东博弈的新态势,还真的就滑向对俄罗斯有利的那个方向了。   早前的2015年11月14日,也就是巴黎恐袭次日,在维也纳的第二轮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就叙利亚政治进程达成重要共识。根据会后发表的共同声明,叙利亚朝野应在6个月内通过谈判组建过渡政府,于2016年5月14日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大选。至于有关巴沙尔去留这个俄美主要分歧点,双方都心照不宣地“忽略”了,没有让其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