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克文:绚烂归平淡.doc
王克文:绚烂归平淡
王克文的人生是纯粹的艺术,艺术是他全部的人生。他的一生,历经了诸多的绚烂,绚烂的时代,绚烂的家庭和师友的光环。然而,他的艺术却是沉浸在一片平淡之中,心平意淡,神清气和。艺术,并非他快生活的外求,而是他慢生活的内需。
除了艺术,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之外,其他的一切,天翻地覆也好,沧海桑田也好,于王克文似乎都是绝缘的。尽管他从少年时代至今,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运动、“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中华崛起的风云变幻,多少慷慨激昂,多少扼腕痛心,多少欢欣鼓舞,在他的人生中都没有留下什么不能磨灭的印迹,譬如云烟之过眼,百鸟之感耳,来则欣然接之,去而不复为念。他的人生,完全是由艺术来充实的。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艺术的人生,一定充满了传奇曲折,充满了跌宕起伏,充满了丰富多彩。然而,王克文先生的艺术人生,却是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艺术之于他,并没有被看作是一个重大的事件,需要用它去改天换地,追名逐利,而只是一种过日子的方式,就像每一个普通人衣食住行之外,都需要呼吸空气,需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样平常。
家学熏陶和名师传授
王克文出生于一个艺术之家。父亲王康乐是一位专业的美术工作者,先后师从郑午昌、黄宾虹、张大千,擅长山水画,晚年糅合黄宾虹雄浑的黑密厚重、张大千泼彩的妙曼绮丽于一炉,别开生面,驰誉画坛。兄弟姐妹中也多有专业从事艺术工作的,各有成就。
王克文妻子金绮芬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曾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级美术设计师,参与拍摄谢晋导演的《芙蓉镇》,获中国电影美术“金鸡奖”。她不仅对王克文在艺术上颇多理解,更操持着全家的日常生活,使王克文能“不知柴米,无论油盐”地安居乐业。两个儿子各有前程,一子潜心于艺术,尤其是齐白石印章的收藏,成果尤丰。
王克文常常满怀感恩地谈起他的这个艺术之家,“我在这个和谐、融洽的家庭中,各方面都得到他们的关怀和照顾,为我创建了极舒畅的家庭氛围,衷心感谢他们的支持” 。
受家学的熏陶,王克文从小就喜好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沪校学习山水画,由郑午昌、张石园、李健等先生授课。其中郑午昌是民国海上画坛的大名家,其成就和地位与吴湖帆、贺天健相埒。山水画上追宋元,风格缜密韶秀,尤以画杨柳为绝诣,“烟外丝丝弄碧”,一时被艳称为“郑杨柳”。亦能画花卉、人物,水墨小白菜更因晚清余杭“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奇案而为世所重。虽然,郑午昌于1952年去世,但他的艺术却成了王克文“第一口奶”中一个重要的营养成分。
张石园专攻清代正统派“四王”中的王?(字石谷),得王氏“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 ,而泽以唐人气韵”之艺术理念,时人誉为“活着的王石谷”,而与同时“三吴一冯”中专攻“四王”中王原祁的吴徵并称一时瑜亮。当时沪校的授课,张石园是主要的导师,授课的方式是课堂上当场示范“开稿子”,主要是树石基础的画稿,供学生临摹入门。虽然只是简单的几棵树、数块石,但石法的浑厚凝练,苍硬有力,树法的穿插多姿,曲尽其态,在少年王克文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动态印象,“使我从一开始就隐约认识到中国画的操作工具,主要是掌握好一支软性的毛笔。线条是造型基础,画的基本韵律是由书意性(书写性)建立起来的”。
李健是清末遗老李瑞清的侄子,擅写北魏书,所书结字形张气敛,书法四体皆擅,用笔方硬圆润,“如锥画沙,如屋漏痕”,浓于金石味。后来王克文的书法颇受其影响,尤使他认识到学习要书与画并重,重在“意”字。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山东大学艺术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三校合并,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今南京艺术学院),校址迁至无锡,王克文也随之转入无锡继续学业。
当时华东艺专的学习课程,包括素描、油画、水彩、国画、中外美术史、中外文学名著等,极大地拓宽了王克文对艺术认识的视野,但他的主要兴趣还是在中国画。学校的授课老师陈大羽(中国画)、俞剑华(中国美术史)、刘汝醴(西洋美术史)等,均为江苏美术界的大名家,其中对王克文的艺术人生均起到了转折性影响的是俞剑华。
俞剑华是近代中国美术史论学科的开创者和权威,一生勤于著述,所编撰的《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 《中国画论类编》以及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宋郭若虚《国画见闻志》校注等,资料详实,条理清晰。作为用传统方法所完成的学术成果,在同类著述中至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而足以与同时期滕固等引进西方学术所完成的中国美术史研究相媲美。
在这之前,王克文对于艺术的认识,无非画画就是画画,尤其是对于笔墨的运用,早已由海上的名家为他奠定了基础。而从此之后,他进一步认识到画画不仅只是画画,还需要具备对于传统的修养,没有这个修养,就不可能对中国画的笔墨取得真正深入的理解。因此,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