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十六字令三首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 念奴娇 昆仑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板书 山 人 高耸巍峨翻越难 真雄险 立地又顶天 勇往直前意志坚 好英勇 砥柱可擎天 1、背诵积累《十六字令三首》 2、搜集整理毛泽东诗词 作业 毛泽东 十六字令 词牌名,每首小令有十六字组成。16——58字的词称为“小令”,59——90字的词称为“中调”,91字以上词称为“长调”。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这三首十六字令创作于长征路上,时间范围就是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之间,肯定是反复推敲,改来改去的。他所指的没有哪一座具体的山,而是云南、贵州和四川一路上山给他的整体印象。 创作背景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表现了出色的才华。是人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杰作,至70年代末期,已发表的毛泽东诗词共43首。其中,诗14首,词29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作的24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作的19首。 毛泽东简介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思考与交流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这三首小令分别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找出具体的 语句说一说。 3、联系三首小令描写的情景,用心体会诗人的情感。 山啊,快驰骏马没有下鞍。 蓦然回首,仅离天三尺三。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译文 山啊,翻江倒海掀起狂涛。奔腾激越,如万匹战马酣畅征战。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译文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译文 山啊, 刺穿苍天锋刃依然尖锐。 天似要塌下, 雄峰却独撑其间。 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民谣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第一首写的是山的高耸和险峻,“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长征其实就是大范围的转移,前有崇山峻岭,后有几路追兵,这就促使部队快速行进,所以当毛泽东上到一高点回望时山已经很高了,好像离天已经很近了。毛泽东在这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格。人要低头,马过要下鞍。这里实际在讴歌伟大的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 难句点拨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写作背景分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军事史上一幅无比绚丽的宏伟画卷,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途径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今属四川)、甘肃、陕西11个省(区),行程二万五千里,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带来的困难,击溃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历时一年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艰苦卓绝的长征也为毛泽东诗词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更加丰富的素材,是毛泽东诗词创作一个高峰。作为长征主要领导者,毛泽东以深远睿智的目光、开阔宏大的胸怀,用如椽大笔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今天,让我们重读这些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重温70年前那段激动人心的光辉岁月。表现了毛泽东以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整首诗从行军到战斗,浑然一体,表现了红军在过山时那种不怕困难,毫不退缩,勇敢的精神,表达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革命志向和宏大的情怀。山是他的道路,是描写的对象也是创作的灵感;山是他的性格,他的形象,他的情怀;山的深沉,山的坚韧,山的博大精深与他的诗词浑然一体。 诗人化静为动的艺术夸张,把层峦起伏的千山万岭写活了,写出了山磅礴的气势,雄浑的力量;联系上下文“快马加鞭未下鞍”,体会静态的山在诗人毛泽东眼中动了起来,侧峦起伏的千山万岭仿佛“倒海翻江卷巨澜”静态的山,在诗人的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