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的模仿与扩散.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行为的模仿与扩散

行为的模仿与扩散 顾自安(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361005)人类除了由于认知进化而具有的独特的主体独立性之外,还是一种典型的群体生存动物,这不仅是进化过程选择的结果,也是人类种群的显著特征。商业交换行为对认知进化的推动,不仅会在个体层面形成个人认知和有限理性,同时由于商业交换本身是同物种内部的交换方式。因此,商业交换必然会导致个人认知在种群内部扩散和传播。个人认知扩散和传播的渠道,主要是通过行为的模仿和认知进化引发的创新行为。人类认知形成的心智,不仅是自然世界的一种要素,同时它也是关于世界的一种镜像,这种镜像指导着人类的各种行为。就生物体面临的复杂环境而言,人类与动物差别在于,它们不仅同时面临自然界的环境变化,人类还要面临商业交换而形成的复杂的同物种的社会关系。而更具有挑战性的是,由于意识独立人类还必须面临由认知进化而形成的精神世界、文化等无形环境的变化。人类认知进化所形成的独立于自然世界的心智系统,使得心智系统的复杂性本身甚至超出了认知进化所能承受的范围。而更为复杂的麻烦在于,人类心智理解世界所依赖的逻辑基础却无法应用于解释心智本身。这导致任何理论似乎都无法组织成独一无二的一种确定性的形式化概念体系,而除非存在一位不属于系统组成部分的外部观察者。换言之,即使我们可以创立出某种囊括对心智和世界做出解释的理论,但这种理论本身是否真实的问题,也无法得到证明和完全的理解。理性预期假设所遭遇的困境在于:他们假定行为者已经完成了学习过程,但这显然不符合事实。但是放弃这一假设,理性预期就意味着行为主体必须学习那些利于他们收益增加的知识。但如果要求行为人必须理性,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必须恰好知道他们要学习的和不必学习的东西,而且意味着他们完美的了解学习的过程。但显然能够满足理性预期假设的知识,只能为两类人掌握:一是不受任何随机扰动总是完全知晓的个人;另一类是无所不知的外部观察者,他能够对人类身处于其间的世界和学习过程做出完美的解释,但这种外部观察者显然不存在。因此,试图解开认知进化与理性假设的悖论,就必须回到演化过程的解释框架,而不能在单一的封闭系统中,对某种复杂现象的凸现做出解释。对于理性和认知而言,我们也必须将其回置到一个认知进化的过程中给予理解。 对于人类进化早期的商业交换而言,在有限的特定市场空间(共同体内部)中,交易半径只能涵盖共同体内部成员,但交易在成员之间是随机进行的,特定交易的频度以及与同主体交易次数的有限性,会随共同体内部分工的发展而递增。如果共同体处于封闭状态,那么内部交易的次数和频度仍然是无限的。而只有当交易半径超出共同体之外,并在共同体之间进行商业交换时,复杂性才会被市场空间扩大所替代。而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市场范围的扩大以及交易物品种类的增长,商业贸易将促使贸易系统更为开放,这也会导致交易的复杂性大幅度上升。在这种趋势下,自激式脑进化形成不断自我加强的趋势,从而导致人脑空间迅速扩大而超越了正常遗传适应进化所能达到的水平。 在多主体的市场空间中,商业交换能够为认知进化提供遗传和内生认知之外的另一种学习途径:即通过互动行为学习。互动行为学习的基本形态是模仿获得的。早期社会心理学者? Tarde,1903;?McDougall,1928 [1]认为,从更严格的意义上讲,“模仿”一词仅用于一个体模仿或再现另一个体的行为和身体动作;从狭义上讲,模仿和模仿性 imitativeness 通常被认为属于一种本能。作为一种行为,模仿不能简单归结为“S-R” 刺激—反应 的纯物理过程,它属于一种心理过程,反映心理和物理的一种双重变化。而现代社会心理学把模仿 imitation 解释为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2]。换言之,复杂的模仿不是单一式的,模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研究、消化、与自身实际情况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个主体在互动行为中,首先要学习示范者的行为方式及其内涵的信息条件,然后在模仿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交换的特点,进行类似的推理和行为创新。 社会心理学关于模仿的假定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一种是“本能论”;另一种是“非本能论”或“学习理论”。“本能论”者认为,模仿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存在的基本原则,由于模仿的结果而产生了群体的规范和价值;模仿是社会进步的根源,这种进步主要表现在发明和社会同化两个方面,发明不断涌现,由模仿使发明进入社会结构之中。麦克道戈尔(McDougall,1928 ?则认为模仿是人类的一种一般的或非特殊性先天倾向,模仿 imitation 与暗示 suggestion 、移情 sympathy 是相互依赖的;扩展的“模仿”涵盖暗示、移情蕴含的过程。他指出,模仿动作以及激发和引导这些动作的感觉印象,在本质上无特定性。其多样性不是由一种同质的意向的复杂性造成的,模仿多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