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怎样给文言文断句
江苏省射阳中学? 倪同刚
?
高考考纲要求考生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语段,能正确把握文意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能够翻译成现代汉语。无论是翻译还是把握评价文意,都是以准确的标点断句为前提的。因为古人写文章一般不断句,读者读时要自己去断。假如断句断错了,也就不可能对原文的内容进行准确的分析评价,所以,要读懂文言文,首先必须具备给文言文准确断句的能力。
准确地给文言文断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词义、语法、古文化知识,在掌握了上述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从“通文意”,“抓标志”,“懂常识”,“知语法”,“明修辞”五个方面着手给文言文断句加标点。
(一)通文意
例1、给下列文言文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解析]给文章断句,首先要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文意贯通法”,例1文字是个记叙性的语段,通读全文,我们可知大致情节是说有个宋人向子罕献玉,子罕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据此,通过分析名词和动词,我们可在“宋人得玉”“献……子罕”“子罕……受”“献玉者曰……”“子罕曰……”之后分别断开,双方对话内容的部分亦如法分析。具体答案如下:
“……得玉,……子罕。……受……曰:“……玉人,……宝也,……献之。”……曰:“……为宝,……为宝。……与我,……宝也。……其宝。”
(二)抓标志
给下列各句文言文加上恰当的标点:
例2、今君则欲逮臣先恐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例3、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例4、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
[解析]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仔细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如同识别古董,鉴别文物一样,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因此,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提高自己的断句的能力。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的这些标志常常包括:
A、表对话的字眼,如“曰”,“云”,“言”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象刚才例1中的“献者曰”,“子罕曰”以及这里例3“曰”字的后面都要停顿,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
B、发语词和句首助词,如夫、盖、初、唯、斯岂,以及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其前自可断句,如例2“夫诱道争远”的“夫”为发语词,它的前面就应点断。
C、语气词也、矣、乎、哉、与(欤)耳(尔),邪(耶),焉等常用在句末,其后往往能断句。如例3“伤人乎”中的“乎”为疑问语气词,后应点断,而不能误读成“伤人乎不”。
D、感叹词呜呼、嗟夫、噫、噫嘻、悲夫等常放在句首,一般可在它们前后点断。
E、复句中的关联词: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等大至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在这些关联词前可点断。如例4应在“故以相赏”前断句,而不能误断成“见之故,以相赏”。
以上三例具体答案为:
2、……臣,……臣。……远,……也。
3、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4、……直,……之,……赏。
(三)懂常识
例:给下列文句加上恰当的标点:
5、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
6、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
7、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8、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9、凡他官入院未除学士谓之直院学士俱阙他官暂行文书谓之权直
[解析]文言文离现在的时间较长,许多词语的意义今天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我们在给文言文断句时,必须注意这些特殊的词汇现象,而不能根据词语今天的意义来想当然。如例5,这段文字写臧洪守东郡,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叫部下将士和百姓弃城逃命,断句时应注意这段话中的复音词“无事”,它是“没有必要”,“犯不上”的意思,如果误解成现代汉语的“无事生非”就很可能把句子断错。
除此外,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正确断句,如例6中的“少小”指“少年时代”,这是古人常用词语,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就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之句,懂得这点就不能将标点在“少小”之后,否则就不象话了。
再如例7,这句话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说彗星在西方出现,一共16天,不是说夏太后死在16日那天。因为古人一般是以干支纪日的,比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在《史记》中,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用Excel编科目汇总表及会计.doc
- 优秀班级评选演稿.doc
- 邮政物品配送员业技能鉴定操作实施细则.doc
- 游戏大全(晨会戏).doc
- 游泳池水处理方.doc
- 游泳池循环水处设备操作与维护.doc
- 幼儿园安全会议录1.doc
- 幼儿园园长教师作评价表.doc
- 于村乡第一中心学地震逃生疏散演练活动方案.doc
- 余杭区事业单位试.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