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 名家构思趣拾作文素材.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 名家构思趣拾作文素材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名家构思趣拾 构思,是指作家、艺术家在着手创作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包括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安排人物和情节、探索艺术表现形式等等。在构思过程中,作家、艺术家有各自不同的习惯和方式,或睡或坐,或动或静,总之,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构思出一篇篇精妙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思的佳话。 一、睡中思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作之前先磨好墨,然后卧床引被覆盖。起来后提笔就写,而且不再改动。这种“睡中思”的方式,当时被人们称为“打腹稿”。流传至今的“腹稿”一词就由此而来。宋代江西诗派代表人物的陈师道,每当外出游览有了诗兴,就急忙回家卧于榻上,以被蒙头,称之为“吟榻”。此时,全家不能有任何响声,甚至连猫狗都得赶出去,直到他诗作完成,家中生活才能恢复正常。 二、闹中思 宋代大学士杨大年,每逢作文,就跟门人、宾客饮酒下棋,在笑闹中构思,反而不“走神”,并不时用小方格纸写出,让门人抄录。清朝毛西河家境不好,外屋是私塾,自己一边回答学生问题,一边批改作业,一边跟里屋夫人吵嘴,一边构思文章,居然文章写得很出色。 三、坐中思 鲁迅先生在写文章之前,常常在饭前或饭后半倚在藤椅上,双目微闭,一言不发。据许广平回忆说,只要见先生起身走动说话了,便是先生胸有成章了。当代著名的散文家郭风,写文章必须坐在家里那张古老的木桌前构思。一坐到那儿,仿佛灵感就来了。因此,几十年来,那张旧书桌一直陪伴着他,每天晚上八点钟左右入睡,清晨四点起床写作,成了多年不变的习惯。 四、话中思 当代著名国画家石鲁,在构思作画之前,经常找一些知心朋友摆“龙门阵”,一边磨墨,一边古今中外、海阔天空地和客人闲谈;直至夜深人静,客人告辞,构思也便成熟,这才挥笔作画。往往一挥而就,达到“忽然兴致风雨来,笔飞墨走精灵出”的超然境界。 五、醉中思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嗜好饮酒,而且每饮必醉,醉后又能吟出好诗。他有不少名诗出自醉酒之中,“斗酒诗百篇”的佳话就由此而来。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被人尊称为“草圣”。他也嗜好饮酒,并在酒后写出一手好字,正如杜甫称赞的“挥毫落纸如云烟”。 六、玩中思 南北朝诗人王筠,好玩葫芦,写诗也离不开葫芦。每当构思时,就注水于葫芦内,水满后倒掉再注,如此循环不止。一旦掷葫芦于地,诗已成竹在胸,下笔立就。五代南唐的卢郢,好玩石球。他写文章时,常拿一个重达百斤的石球来玩,一旦构思成文,便掷下石球,由自己口授,小吏笔录,不一会儿就写成一篇文章。 附:林清玄写作趣闻 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1953年生于台湾高雄一个普通农家,父母都是乡下平凡的农夫。他从小就喜欢作文、画画、看戏和电影。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在中学时代他就有很多美好梦想。林先生的第一个梦想是长大当作家或者诗人。如果当不成,就做画家,再做不成就去当电影导演。再不成,最后一个志愿是当记者。后来,他的这些梦想基本上都一一实现了。他学过电影专业。专心绘画有近10年的时间,后来又做了10年的新闻记者,旅行探访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名山大川,积累了雄厚的功底,他才一步一步走向创作的巅峰。 中学时代的林清玄,为了实现自己的第一梦想——当作家,每天都去图书馆借阅世界名著,如痴如迷地阅读,一段一段摘抄书中感人的精彩之处,时而为书的情节开怀大笑,时而黯然流泪。当时的老师和同学都视他为哭笑无常的人,他常对一些作家的作品喜欢到痴迷的地步,不由自主他把这些作家和作品的名字密密麻麻写在桌子上,鞭策自己,渴望自己也能写出这些千古留芳的文字。有一回被老师发现,误以为他是在作弊,仔细一看,全是当时一些名作家,如郑愁予、周梦蝶、余光中、洛夫、罗兰等。 林先生从小就有坚持记日记的习惯,每天写几页不嫌多,一天写一句也不嫌少,把自己的生活、感受、思想记录下来,时时检视自己生命的痕迹,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思维逐渐成熟。正如他后来告诫青年人说:“如果我们不能在急速流过的每一天,为生活留下些什么,生活就会如海上浮沤,一粒粒破灭,终到消失。”他在青少年时代勤写苦练,小说、散文、诗歌,不拘一格。几乎每天都要向报刊投稿。文章发表的多了,害怕引起别人的反感,有时改名换姓,短短的几年时间就用过30多个笔名。林先生的作品连获七次时报文学奖,以及中山文艺奖、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等10数次文学大奖,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除了他超人的天赋以外,更多的则是他超人的勤奋,超人的苦练,超人的深思。 - 2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80019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