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幸福,就为别人花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想幸福,就为别人花钱?.doc

想幸福,就为别人花钱?   中国经济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财富的大量集中,催生了大量富豪,也产生了同样多贫困人口,贫穷与富足产生了严重的对立,而富人被推上了道德的审判台。   关于富人,有很多传说。   其中最令人兴奋的就是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获得了巨额财富。这种被媒体包装后的经历成为底层青年们心向往之的梦境。这样的成功励志学出现在各种电视频道、报刊、书店显要位置甚至街边卖书小贩的三轮车上。   这种情形展示了中国人对财富的渴求度,以及对物质的强烈占有欲,几乎每个穷人都幻想过爆发之后的样子,比如是一次吃两只烤鸭还是买十台iPhone。事实上,富人生活真的必须奢靡吗?   仇富让我们看不清富人在做什么   关于富人的真实生活,大多数人无从得知,但从消费类时尚媒体透露出来的零星信息,足以让生活在隐忧中的人咬牙切齿。游艇、名表、奢华的住宅、豪车美女,每一样都刺激着普通人的视觉神经,碾压着脆弱敏感的自尊心。   2010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药家鑫交通肇事后持刀杀人,公众舆论一片哗然,更有人大肆传播此人是官二代富二代,于是激起民愤。一年后尘埃落定,人们发现此人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而死者张妙的亲戚张显在此事件中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其实并不是张显一人造就了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是全体国人那颗嫉恨的心。   在仇富的情绪冷静下来之后,人们发现大多数富人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穷奢极欲。   巴克莱财富研究报告显示,该项研究共调查了20个国家的2000位拥有150万美元以上可投资资产的富人。他们拥有一些共识:即,财富使他们买得起最好的产品,也使他们在生活中拥有了选择的自由。而且大多数人也认为财富是对辛勤工作的一种回报。   在同期调查中,还分析了不同地区财富持有者对慈善的态度。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三的美国和拉丁美洲受访者认为,财富使他们能向慈善机构捐款。相比之下,欧洲占了57%,而亚洲为66%。这一数字足以让人对富人刮目相看。至少全球有超过一半的富豪热衷于慈善事业。   但大多数人看不到这些,而更愿意相信富豪们的穷奢极欲,而不是其善行多年。即便是看到了其善举,也会带有罪推定,认为这多半是他们在罪恶之后的自我救赎。   同时,各种媒体对财富的渲染走向了一种畸形,暴发户的恶劣形象屡见报端,富二代们的恶行更是惹人反感。除了媒体的渲染外,作为幸运儿的富人是否也该反思一下,为何会被塑造成这种形象?华民慈善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多次在公众场合宣讲他的著作《资本精神》,并多次提到如何正确对待财富和资本。“一个人的财富不管有多少,一个创造财富的人确实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得到社会的认同,或者理解,或者支持,但是如果这个财富与社会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他自己的,我相信尊重的时间不会太长。”他在书中如此说。   现实生活中,媒体上出现的富人,并不强调社会的关系,媒体乐于追逐他们的花边、八卦、生活内幕。连慈善晚宴这样的美好事物,也搞得与大众产生严重隔离,公众自然产生一种因为隔离带来的自尊伤害。   这种相互作用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公众舆论主导了仇富的主流,社会矛盾在扩大化,而这不仅仅是富人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   焦虑让富人难得幸福   在这种全民仇富的背景下,企业家们本来极为不安的内心,越发焦虑。   来自底层的仇视,来自同行之间的嫉妒,来自更高层面的“祭祀式”治罪,都影响着富裕起来的企业家们行为方式,夜不能寐和焦急地走来走去抑或用病态的发泄方式宣泄,都是世人所不能见到的光鲜背后的痛苦。   “我的公司上市之后,根据福布斯的排行我身家是七八个亿。但我一分钱都没得到,因为这是市值,并不是真的我有那么多钱,可能会更多也可能会更少。”牛根生,“全球捐股第一人”,做过养牛工人,也曾被誉为“中国冰淇淋大王”,这个美国式的个人奋斗传奇,并没有让他摆脱成为富人之后凌厉的嫉妒的眼光。各种邀请,各种出钱的论坛,各种花钱的排名,各路人物登场邀请,他不得不参加一些没法推辞的宴会。   更让他诧异的是,他的子女因此被戴上了富二代的大帽子,也与周围的人产生了隔膜。“当时我的孩子们就说,原来的同学朋友,关系都挺好,最近一段时间不太正常了。因为爸爸是个亿万富翁了。很多场合,大家远离他们;而另一些场合,有请客吃饭,大家眼睛都看他们。”牛根生无奈地表示。   这是所有未富之人想不到的,有钱之后,也很焦虑。   企业家的终极归宿   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赚钱与幸福的规律是抛物线,开始是赚得越多越开心,但到达一个程度之后,通过赚钱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这个时候,为别人花钱反倒可以让人得到幸福。   “2011闽商百强论坛”上,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对“幸福”的解释:不是官要当多大或者钱有多少,或者美女如云,关键是要受人尊重、受人爱戴。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