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高血压药物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所以说,血压水平对于亚洲人群的脑卒中事件的影响更大!因此对于中国高血压病人严格控制血压,是减少脑卒中的关键! 抗高血压药物作用的长效性,目前主要是通过监测计算降压效应的谷/峰比值 (T/P)来反映。 谷峰比值的定义,是降压的谷效应值与峰效应值之间的比值。谷效应值指降压药物在前一作用终末、下一剂量使用之前的血压降低值;峰效应值指药物降压达到最大效应时的血压降低值。注意这里的谷值和峰值并不是血压的谷值和峰值,。 从下方的示意图上可更好地理解谷峰比值(T/P)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图中的横座标是给予抗高血压药物后的时间-24小时;纵座标是血压的变化值,或者说是血压降低的幅度。图中表示的是给药24小时内每小时血压降低的幅度。)在给予抗高血压药物后约7小时,血压降低的幅度达到最大,也就是说药物的降压作用达到了峰值,此时计算出的峰效应值,即血压降低幅度为12.5mmHg。到了给药后的第24小时,血压降低的幅度最小,也就是说药物的降压作用最弱,达到谷值,此时计算出的谷效应值,即血压降低的幅度为8.5mmHg。下方图中计算出的谷峰比值为0.68(8.5/12.5 0.68)。 谷峰比值所关注的是降压药物在剂量末对血压对控制是否还能保持较好的水平,因此谷峰比值主要反映的是降压药物的长效性问题。 根据美国FDA对抗高血压药物的要求,一天一次的长效降压药物,其谷/峰比值必须大于0.5。 一个抗高血压药物的谷/峰(T/P)比值在理想的范围, 则说明该药降压具有长效作用,可一日给药一次。 降压的平稳性非常重要。已经有多个研究发现,血压下降的不平稳,即血压变异程度的增加,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增加靶器官的损害。 这是200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286例年龄55岁以上住院患者,观察其白昼血压变异程度与3.7年间颈动脉基底膜厚度(IMT)的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白昼血压变异 15mmHg者,其颈动脉基底膜增厚的进展程度(0.11mm/年)明显大于白昼血压变异 15 mmHg 者(0.05mm/年) 。 研究同时发现,相对于白昼血压变异 15 mmHg 者,白昼血压变异 15mmHg者发生早期动脉粥样硬化(IMT 1.5mm)的相对危险为3.9;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为1.87。 研究结果证实,血压变异程度的增加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减少血压的变异程度,则能够保护靶器官。 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代文降压的平稳性。 Sander D,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Patterns and Progression of Early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 3-Year Follow-Up Study. Circulation. 2000;102:1536. These data are from 2 studies that have analysed the circadian variation in the onse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 2,999 or stroke n 1,167 1,2 Both studies found a notabl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events in the early morning period, a time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early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Muller JE, et al. Circadian variation in the frequency of onse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 Engl J Med 1985;313:1315–1322. Marler JR, et al. Morning increase in onset of ischemic stroke. Stroke 1989;20:473–476.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高血压治疗的现状是怎样的。根据2002年,在中国18岁以上人群中的调查发现:高血压的发病率达到18.8%,也就是在中国有1.6亿的高血压患者,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在这些高血压患者中知晓率仅30.2%,采取治疗的仅25%,控制率则更低仅仅只有6%的患者血压是控制达标的。 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在中国高血压控制达标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要想提高控制率,我们需要更多的教育、更有效的药物。为什么一定要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内?降压达标能为患者带来怎样的益处呢? * Polypharmacy may be necessary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