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问题表征的研究及其展望.docVIP

浅析小学数学问题表征的研究及其展望.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小学数学问题表征的研究及其展望.doc

浅析小学数学问题表征的研究及其展望   摘 要:问题表征是数学问题解决的关键,学生建构表征的质量将影响其后对问题的解决。该领域已成为近些年来数学教育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数学心理表征的研究方法、表征理论和差异比较等内容,并就目前这一领域中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表征;研究现状和展望      1 引言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以现实世界中的事件与关系为题材,用自然语言陈述,以执行数学运算为主的问题。当解决应用题时,学生需要在不同的标志代码间进行转换,将普通语言描述的日常事件转换成数学的概念系统,使其语义和句法变成数学的推理结构,然后才可以进行数学意义上的正规运算[1]。数学问题理解的两个主要过程:问题理解和问题执行。虽然学生们问题理解阶段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许多数学教学都集中于问题执行,而忽略问题理解,这也是造成一些人之所以在理解关系句上存在困难的原因。表征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建立相关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将数学应用到真实问题情境之中。所以近年来,教育学家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对于这方面问题的研究[2]。本文将就数学问题表征中研究方法、表征理论和差异比较等问题进行介绍,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2 数学问题表征的研究方法   2.1 口语报告法   在表征研究中通常在被试问题解决之后马上进行个别访谈,以考察被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认知加工过程。如Garderen(2003)等人从六年级中选取学习不良儿童、学业中等儿童和学业优秀儿童,让他们完成一套数学测验,并评价其视空间表征的使用情况。视空间表征分为图式表征和图片表征。图式表征指对问题中的空间关系进行编码;图片表征指对问题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进行编码。实验中,主试向被试提问以确定被试主要使用了何种策略。将每个题目印在一张卡片上,向学生呈现。然后,询问并记录学生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是否使用了视-空间表征。以下为提问的问题:1)你是如何得出答案的?(如果学生没有作出来,就问“你刚才是怎样试图解决问题的?”)2)当你解决问题时,你在头脑中看到一幅图画了吗?(如果答案为肯定的,则继续回答后面两个问题;否则,停止提问)3)请描述一下你头脑中的图画;4)问题图画是如何帮助你解决问题的?   如果被试在描述他们的策略时使用画图表、手势来表示问题中事物的空间关系和动态转换,或者口头报告出这种关系和转换,则计为图式表征策略;如果被试报告说在脑中出现问题中人或物的具体形象而不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则计为图像表征策略。结果显示,学业优秀儿童更多使用图式表征,学业不良儿童更多使用图片表征;问题解决成功与图式表征的使用呈正相关,与图片表征的使用呈负相关。   2.2 临床观察法   一些研究者通过观察儿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以确定他们对问题的表征情况。实验者通常将问题读给儿童听,确保儿童理解题目之后,由儿童解决问题,允许使用积木或数手指以帮助计算。实验者对儿童的解题过程或操作行为尽可能作仔细观察与记录。如在研究中,在听完主试念的合并题之后,儿童左手伸出3个手指,右手伸出5个手指,逐一点数手指1、2……8,回答说“一共是8个。”儿童是利用手指构建两个数集之后,把这两个集合在一起。由此可见,儿童是使用手指策略来表征应用题的。   2.3 眼动实验   解答数学应用题需要阅读文本信息,扫描过程中的眼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心理加工过程,所以一些研究者通过眼动记录技术揭示数学言语加工特点。在Hegarty 等人(1995)的研究中,他们在考查学生阅读应用题的情况中发现学困生对题目中的数字和关键词回看的次数最多,而学优生对题目中的变量名回看的次数最多。结果表明,学优生倾向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学困生倾向使用直接转换策略。   3 数学问题表征的理论   3.1 Presmeg的表征理论   Presmeg(1986)等人指出,可以根据个体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使用视觉表象或图表的喜好程度将他们置于一个连续体中。据此,Suwarsono 编制出一种测量个体视觉表象水平的工具――MPI(the Mathematical Processing Instrument)。然而,采用这个工具的后继研究却发现视觉表象并不一定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有时甚至起妨碍作用。基于这些研究,Presmeg总结出中学生在解决数学时常用的五类表象:1)具体图形表象(在脑中出现图形);2)模式表象(以视觉―空间格式勾勒出纯粹的关系);3)动觉表象(包括手的运动和其他的手势);4)动态表象(包括对几何图形的动态转换);5)记忆表象(将数学公式以视觉化的方式提取出来,进行问题解决)。Presmeg 研究发现,对问题关系能够进行很好理解的问题解决者倾向使用模式表象和动态表象,而对问题关系不能很好理解的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