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墓葬习俗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墓葬习俗研究.doc

汉代墓葬习俗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墓葬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大致可以从形制、葬具、随葬品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墓葬在历史的进程中的演进特征,探讨其同生活、生产之间的关系。汉代是我国古代墓葬方式发生大转变的时代,汉墓结合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造型艺术,作为地上世界在地下的呈现,展现出汉代这一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对我们研究汉代的艺术文化、社会礼俗都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汉代;墓葬制度;习俗   中图分类号:J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75-2   所谓“墓葬”,指的是人类将死者的尸体,用固定设施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隆起封土的是坟,与地面齐平的为墓,后统称为墓。陵墓是安放尸体,祭奠死者的场所的总称,“陵”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建筑,陵墓、具有纪念、祭祀、荫庇、象征等意义。   一、汉代之前的墓葬   目前考古发掘表明,中国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墓葬,后经各个历史朝代的发展,墓葬的方式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   山顶洞人的遗址说明了在旧石器晚期,人们已经按一定的方式安葬死者了,到新石器时代,墓葬就有了一定的制度。这一时期的墓穴一般为长方形的竖穴式土坑,类型有氏族的公共墓地,单身墓、合葬墓等。“仰韶文化墓中的尸体头多向西,大汉口文化墓中的尸体头多向东。这些都说明不同的部族有着不同的葬俗。”新石器晚期,有的地区已经选用木棺下葬,夭折的幼儿用陶“瓮棺”下葬。这个时期,墓葬中的随葬品主要是陶石器和骨制的器具,有时还有家畜。   夏商周三代时期,墓葬的特点是规模大,但不精巧。商代生产力提高,青铜器发展,墓葬制度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差别。“商代绝大多数的墓,都是没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式土坑。形状虽然类同,但规模则有很大差别。”商代统治者的墓葬使用大量的人和牲畜殉葬。西周的墓制承袭商代,据记载,周代的棺椁制度有严格的等级,“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墓中的随葬品以青铜礼器为主。   春秋晚期进入了铁器时代,由于生产的发展,手工业发达,社会制度向封建社会转变。这种变化在墓葬制度上也有所反映。礼器和乐器仍被统治阶级看作是最重要的随葬品。在中原地区的战国晚期墓中,出现了横穴式的土洞墓室,“也有用一种体积庞大的空心砖筑撑室以代替木椁的。”“这种横穴式墓和空心砖墓在当时还很不普遍,但它们的出现意味着商周以来的传统墓制发生了变化。”   二、汉代的墓葬   两汉墓葬发生了变化,盛行了两千余年的竖穴木椁土坑墓,在汉代转变为横式的墓穴,用砖和石料建筑墓室,形制上多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这种变化是从西汉中期开始,先发生在黄河流域,然后到各地。砖有可塑性、稳固性以及长久性的特点,砖室墓的大量出现,实际上表明了地上建筑技术的极大进步,这一习俗和进步反映出当时社会中政治、经济及价值观、宗教观的改变。东汉时,砖室墓迅速普及。贵族的砖室墓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墓里绘有彩色壁画。石室墓在西汉晚期开始出现,墓室中刻画画像,墓室的布局和结构,仿照现实的住宅。   汉代墓葬中的随葬品,较之前代也有了大变革。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随葬品中漆器的比重增加,第二,西汉前期随葬品主要是生前的使用器具,但到了中期以后,增加了明器,明器专为随葬而作,东汉时明器在种类和数量上大大增加,第三,“西汉晚期以后,不再用真车、真马殉葬,而是用木制或陶制的车马模型来替代。除个别例外,已经见不到人殉。从商代开始的残酷的人殉制度,至此基本上终止。”在地面上,统治阶级的墓己普遍筑有坟丘。在坟丘前设祠堂。东汉时盛行在墓前置人物和动物的石雕像,还流行在墓地上立碑,记述墓主人及其家族的事迹。   三、汉代的墓葬风俗表现及原因分析   迄今己发掘汉代诸侯王墓六十多座,这些墓葬体现了汉代丧葬的等级制度及其变化的过程。按照墓葬的材料和结构可分为崖墓和木椁墓两类。河北中山靖王刘胜墓、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等属于崖墓。木椁墓建造的是“黄肠题凑”式的墓室,如北京大葆台刘建夫妇墓。   汉代墓葬装饰的类型可分为:壁画墓,西汉晚期出现,东汉开始流行,如洛阳卜千秋壁画墓。画像石墓,以石刻画像为装饰的石结构墓葬,包括地上祠堂、石阙、地下墓室等部分,西汉晚期开始流行,如山东嘉祥武梁祠、山东苍山元嘉元年墓等。画像砖墓:画像砖多以模印方法成形,主要是流行于东汉时期的四川地区的崖墓。   汉代的各类装饰墓,都是为了厚葬的需要,体现汉代的丧葬观念,题材大致接近。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表现忠孝,以孝子、列女、忠臣、义士的事迹作为画像的主题,其目的是“成教化、助人伦”;第二类神仙题材,画像内容包括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羽人、四神、云气星象等;第三类生活场景,再现墓主生前的真实生活状态,包括墓主的经历、日常生活、农业生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