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狂欢特征.doc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狂欢特征
摘 要:《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生前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自1952年出版以来,反响巨大,一直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本文试图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解读《看不见的人》,分析蕴含在其中的狂欢特征,如:脱冕与加冕,粗鄙,插科打诨等,从而窥探在美国被边缘化的黑人所处的困境以及他们的“乌托邦理想”。
关键词:《看不见的人》 狂欢特征 颠覆 “乌托邦”理想
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1914-1994)在1952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也是生前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该小说自出版以来,在美国受到广泛关注,于1954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甚至被公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也是由于这一部小说,奠定了拉尔夫?艾里森在美国文坛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该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美国的黑人,但是众所周知,黑人在美国地位低下。他的生存经历使他感到,作为一个黑人在白人主宰的社会是被忽视的,没有地位的,对于他的遭遇,白人视而不见,仿佛看不见他的存在。
关于该小说的研究非常之多。大多的研究集中于挖掘该小说的主题思想,探究该小说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以及关于作者特殊身份的文化渊源等。但是从狂欢理论的视角解读这部小说的研究甚少。孙远用分析了《看不见的人》之中的狂欢二重性,揭示被边缘化的美国黑人所喷发出来的颠覆中心。寻求多元的狂欢二重性精神。认为狂欢二重性解构了传统的二元对立。佘振丹则分析了《看不见的人》中的狂欢礼仪形式。认为该小说是典型的狂欢化文本,能够颠覆对立,试图超越种族去探索人性,展现了黑人文学不同的创作纬度。朱荣华从狂欢理论视角解读《看不见的人》,认为“狂欢式”的精神并没有因为主人公的蛰伏地下而消失,相反,它始终贯穿了主人公对生活的思考。主人公的视角正是要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观的权利,而不是去寄寓某个权威,因为这个世界就该有可能性。
本文试图分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狂欢化特征,从而窥探出在美国处于边缘状态的黑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们的“乌托邦”理想。
一、狂欢理论
巴赫金在他所著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对狂欢理论已有论述,而在他的另一部著作《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中则全面阐释了狂欢理论。他运用哲学人类学观念考察话语规律与官方/民间文化的运动,研究人类文化与文学内部力量的消长。狂欢节是欧洲命中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它异常旺盛的生命力和经久不衰的魅力可追溯到人类原始制度和原始思维的深刻根源。在欧洲民俗的自我调节与自然演化过程中国,那种通苦难和死亡而得到新生的感受一直是狂欢文化深层积淀。
巴赫金认为不能把狂欢节混同于一般的节日游艺活动,而应把它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生活”,是一种现实的杂语现象。狂欢节体现了官方与非官方意识形态的互文性。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总是想要把社会秩序塑造成一个统一的文本,固定的,已完成的,永恒不变的文本,而狂欢节文化则是社会组织中的一条裂缝,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其未完成性和变异性,因此具有巨大的颠覆作用。狂欢式打破了意识及文学体裁的封闭性,使众多难以相容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多元共生。所以狂欢理论是一种特有的文化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它不是一个封闭的自足体,而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具有无限创造力的开放体系,是一种具有双重指向和巨大象征概括力的语言符号系统。
狂欢节上形成了一整套表示象征意义的具体感性形式的语言。这些语言体现了意蕴深邃的狂欢节世界观。它的主要精神是:颠覆等级制,主张平等的对话精神,坚持开放性,强调未完成性、变易性,反对孤立自足的封闭性,反对思想僵化和教条。它的核心是交替与变更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精神、摧毁与更新的精神。狂欢节的世界观可以渗透到狂欢式(意指一切狂欢节型的庆贺、仪式、形式的总和)中。而狂欢式转为文学的语言,这就是“狂欢化”。
巴赫金指出:“狂欢式―这是几千年来全体民众的一种伟大的世界感受。这种世界感知使人解除了恐惧,使世界接近了人,也使人接近了人;它为更替演变而欢呼,为一切变得相对而愉快,并以此反对那种片面的严厉的循规蹈矩的官腔;而后者起因于恐惧,起因于仇视新生与更替的教条,总企图把生活现状和社会制度现状绝对化起来。狂欢式世界感受正是从这种郑重其事的官腔中把人解救出来。”(巴赫金 223-224)
狂欢化是一种由诙谐因素组成的、特殊的语言或符号系统。诙谐和狂欢,两者相符相成,不可分割。巴赫金指出:“在中世纪诙谐被确认属于节日,诙谐主要是节日的诙谐。”(巴赫金 91)没有诙谐因素,狂欢节的笑声就会变得空虚而枯燥;没有狂欢节的存在,诙谐的空间就会变得很狭小。狂欢节中包含着吩咐诙谐因素,如脱冕与加冕,粗鄙,插科打诨以及狂欢节的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doc VIP
- 三年级上册劳动人民版雏菊盆景迎重阳教学设计.docx VIP
- 沪教牛津版英语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清单(记忆版).pdf
- 2025年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低空空域风切变灾害预警与飞行安全协同控制体系研究.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汽车检测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力士乐样本1-液压泵和马达.pdf VIP
- 儿童,颜色,填涂画.docx VIP
-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pptx VIP
- 学堂在线 人工智能原理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