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冰现象”与“武汉方言剧”的思考.doc
“李冰现象”与“武汉方言剧”的思考
少不得李冰
武汉方言贺岁喜剧,从2003年《搭白算数》到2013年的《海底捞月》,在武汉话剧院与武汉说唱团轮番上演,从国营剧团,演到有限责任公司,从不值一提的“鬼闹窑”,演成一道城市风景线。若要对武汉方言喜剧论功行赏,我们仍可以笑眯眯地说“一个都不能少”,但最后必须得老老实实地说:少谁也不能少李冰。
李冰,1963年出生在山东沂蒙老区蒙阴县,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专工戏剧创作专业。1991年来到武汉,开始创作小品,第三年就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以后又创作儿童剧、话剧,各种奖项一路拿到手麻。他学有所用,越来越爱武汉这个地界,越来越爱这里的风土人情,爱方言土话,甚至爱“汉骂”。对于武汉话,他和本土人不同:武汉人说方言,却不自信,宁愿在外人面前讲“弯管子”普通话。李冰则爱听、爱学、爱说,喜欢记下来备用。但他张起嘴来却声调不搭,总惹得嘎嘎一场欢笑。
武汉的方言喜剧,少不得山东人李冰,因为他心中有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爱。他常说做事关键是要“用心”。对于缺乏责任心和惯于耍花腔的人来说,“心”的缺失是该如此鞭策的。然而往往也有“辛辛苦苦地害人”现象,原因是职业技术与智慧不够。假如李冰当年没有第一次看草台豫剧《山鹰》的激情,没有经过戏文专业的系统训练、没有课外杂书的知识扩充、没有熄灯后给同学讲故事的兴奋,可能武汉的方言喜剧,不会是“李冰现象”的模式,抑或成为另外一番景象。当然,如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口文化奖、全国儿童剧展演剧目一等奖及优秀编剧奖、中国话剧研究会金狮奖、曹禺戏剧文学奖、湖北省剧本创作文华奖等,也还会是李冰的囊中之物。
“接地气”的创作
李冰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试水阶段、摸索阶段和个性阶段。
1.试水阶段(1991-1993)
这一阶段,李冰初到武汉,效力于武汉话剧院,以创作话剧小品为主。如话剧小品《约会》、《麻将司机》、《赔偿》,均由武汉话剧院于1992年搬上舞台。1993年思路渐而扩开,但作品依旧以小品为主,如《二娘开店》,演出单位则是跨地域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展示地也到了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栏目。三年之内的积极努力,奋力转身,足见其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
2.摸索阶段(1993-2002)
这一阶段,李冰调入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专门从事舞台文学剧本的创作。1995年创作了小剧场话剧《青春独白》,由武汉话剧院、武汉市艺术学校联合演出;1998年创作儿童剧《春雨沙沙》,由武汉儿童艺术剧院演出。该剧获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和文化部优秀儿童剧展演一等奖等奖项,入围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李冰个人获优秀编剧奖;1999年创作《三峡魂》,由武汉话剧院演出,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我们可以看到,李冰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了过来,他完成了从青涩向成熟的人生转换。尤其是他深入三峡工地,体验水文工作者的生活,用热情写出《三峡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排演,却在演出市场遭到冷遇,这促使他开始思考剧作家为谁而写作等问题。于是,千禧年前后,李冰像个双重性格的人,人前依然谈笑风生,无人处,他开始发呆――沉思。属于舞台的那只笔,沉默了三年。
3.个性阶段(2003-)
李冰作品的个性化阶段,从2003年开始,迄今已十年,是一个由无厘头小品剧向结构式方言喜剧的演变过程。
2003年,李冰为武汉话剧院创作方言小品剧《搭白算数》,当年演出达百场,而在沌口体育馆演出时,有近万人观看。欢声雷动,使他很受震撼,决意从此要写观众爱看、剧团能赚钱的戏。
2005年,武汉说唱团尝试开发新的曲艺创作资源,请李冰执笔,改编著名曲艺作家夏雨田的遗作,第一次在武汉地区实验方言贺岁喜剧,取名《活着就要活快活》。演出出人意料的红火,大大激发了李冰和相关从业者对“方言贺岁喜剧”的创作热情。
紧接着,《杠上开花》(2006年,武汉说唱团演出)、《黄鹤楼上看帆船》(2008年,由武汉创研中心、何祚欢工作室、武汉楚剧团联合演出)。
以上“喜剧”,均有着为搞笑而无可避免的“小品”痕迹。李冰在以方言喜剧为主打创作的同时,也兼顾其他题材方式的创作,如话剧《信义兄弟》(2010年,由湖北省话剧院演出)。然而,2010年,他的作品一改形散意不散的“小品剧”风格,开始深究剧本结构,精于对笔下人物的塑造与讽刺社会不良现象。同年由武汉说唱团上演的《一枪拍案惊奇》,非同凡响,内行专家、业外观众,无一不称道。2011年,武汉人民艺术剧院上演他的方言贺岁喜剧《步步惊心》,演出市场又创一个新高。到2012年,武汉说唱团演出方言贺岁喜剧《海底捞月》,更是将“好玩、好看、过瘾”的特点推向了极致。
能“活”多久
方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IMPACT网络营销理念下的互动广告探析.doc
- In Profound Memory of Former Russian Ambassador to China Igor A. Rogachev.doc
- Incarnation or Divine Transmigration in Rumi’s Masnavi Ma’navi.doc
- Internet Rumors and Intercultural Ethics.doc
- iOS7 :看上去很美,用起来纠结.doc
- iPhone热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对策研究.doc
- iPhone热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扭曲的原因分析.doc
- Japanese Porcelain Artwork “Blue Planet of Human Life” Donated to CPAFFC.doc
- KIA狮跑with呼伦贝尔魔界3000公里旅行记.doc
- Language Outcomes for Preverbal Toddlers with Autism.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