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docVIP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doc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   【摘要】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是一套以砂泥岩和页岩沉积为主的湖相盆地,其泥页岩既是常规油气的主力烃源岩又是页岩油气储集岩,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基础研究、实验分析对沙三段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求指导该区泥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关键词】泥页岩 地化特征 东濮凹陷   中原油田早期阶段的钻录井过程中,在文9井、文18井、桥16等井沙三段泥页岩中均见油侵、油斑和少量油气显示,但由于当时理论缺乏和技术原因,并未引起重视。随着全球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进入高峰,中原油田已经将东濮凹陷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作为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并在近年钻探的濮深18-1井3255.0-3258.0m泥页岩井段用钻杆投产方式放喷,日产油约420.75m3,首次在泥页岩中获得高产油流,再次用实际证明了东濮凹陷陆相页岩油气藏的存在。由于东濮凹陷页岩油气研究起步晚,研究程度低,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东濮凹陷页岩油气成藏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有利区预测,为今后页岩油、页岩气地大力勘探开发打下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   东濮凹陷是临清坳陷南端的一个复杂构造单元,是一个克拉通内的裂陷盆地。其地理位置位于鲁西南和豫东北地区,呈北东向展布,整个凹陷具有北部窄,南部宽得特征,面积约5300km2。东濮凹陷是一个在太古界结晶基底基础上发育的多旋回盆地,其中早第三纪盐湖沉积形成东濮凹陷主要的烃源岩。其中古近系沙三段属于深陷期(ES3),主要为扩张期和主裂陷期,属于断裂的主要活动期,多数构造在该时期基本定型。该区岩性整体主要表现为泥岩、砂岩、砂泥岩互层、油页岩。   2 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   2.1 有机质类型   沙三1亚段泥页岩干酪根类型主要为混合型,北部地区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南部地区Ⅰ型逐渐减少,Ⅲ型有所增加,仍以Ⅱ型为主。北部地区Ⅰ型占26%~67%,Ⅱ1型占14%~60%。中部和南部地区Ⅰ型主要分布在6%~10%,Ⅱ1型分布在29%~90%,Ⅱ2型分布在24%~42%,Ⅲ型13%~26%。   沙三2亚段泥页岩干酪根类型也为混合型,北部地区主要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其中北部观山镇、白衣阁、卫城和濮城地区以Ⅱ1型为主,约占70%左右,Ⅰ型占27%左右。前梨园洼陷一带干酪根主要以Ⅰ型为主,约占46.76%,Ⅱ型占30.48%;徐集和文留地区则主要以Ⅱ1型和Ⅲ型为主,其中Ⅱ1型约占50%,Ⅲ型约占24%。由北向南Ⅰ型干酪根呈递减趋势,约占2%~9%,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所占比例可高达70%,Ⅲ型约24%~32%。   沙三3亚段泥页岩干酪根类型也为混合型,北部地区以Ⅱ1型和Ⅰ型为主,Ⅱ1型约占40%~67%,Ⅰ型约占5%~30%,仍主要分布在文留、户部寨、前梨园、徐镇集等盐湖及周边的半深湖沉积地区。南部地区以Ⅱ型和Ⅲ型为主,Ⅱ型约占57%~80%,Ⅲ型含量可达40%。   沙三4亚段泥页岩干酪根整体上以Ⅱ型干酪根为主,约占72%,其中Ⅱ1型占约45%、Ⅱ2型占约27%。北部地区主要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其中盐湖和半深湖沉积地区南部地区Ⅰ型干酪根含量较大,分布在30%左右,Ⅱ1型含量占40%左右。南部地区主要以Ⅱ型和Ⅲ型为主,其中Ⅱ1型干酪根占很高比例可达60%,但是Ⅱ1型和Ⅲ型含量显著增加,含量分别可达30%。   2.2 有机碳含量   东濮凹陷PS18-1井、PS18-8井沙三上亚段94块泥岩岩芯有机碳含量测试表明:PS18-1井泥岩TOC分布在0.54%~4.43%,均值2.04%,PS18-8井TOC分布在0.35%~6.77%,均值1.84%。分析样品均为沙三盐间段泥页岩,具有很好的有机碳含量,在纵向上TOC高值区和低值区在纵向上基本上呈波峰、波谷交替出现,整体均值性较差。据分析结果对比,膏岩盐附近泥页岩段TOC含量较大,大部分分布在2.0%以上,局部可达6.7%,膏泥岩和含盐泥岩TOC相对较低,主要分布在0.5%~1.0%。   2.3 有机质成熟度   镜质体反射率分析测试表明:Ro主要分布在0.86%~1.08%,平均0.96%,均处于成熟阶段。整体上随着埋深的增加,Ro逐渐增大,成较好的正相关性。根据前人研究资料显示,东濮凹陷沙三段大约在埋深2450m时Ro达到0.5%,开始进入生油阶段,埋深3150m时Ro达到0.7%,埋深4250m时Ro达到1.3%。因此小于4500m埋深的沙三段地层主要处于生油阶段,总体上以页岩油为主。   2.4 有机质显微组分   对32个样品采用全岩光片显微组分鉴定表明:Ⅰ型干酪根12个,Ⅱ1型16个,Ⅱ2型4个,以Ⅱ1型和Ⅰ型为主。其中Ⅰ型干酪根显微组分中腐泥组含量为76.64%~96.69%,均值88.19%;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