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作业Ⅰ重点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理学作业Ⅰ 1、为什么说“药物是一把双刃剑”? 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1)药物是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影响器官生理功能和/或细胞代谢。“是药三分毒”,药物可以治病但是也会作为致病因子致病导致药源性疾病或者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药物的副作用重则致命。 2)药物的使用,使得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也会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从而使得疾病难以预防和治愈。更有疗效的药物被研发,病原体的耐药性也会进一步增强,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疾病也就更加难以预防和控制。 3)前两个方面是在药物可以被正确使用的前提下来说的。如果药物不被正确使用,也就是药物的滥用,机体药物作用积累,产生毒性作用,同时也会污染环境,产生一系列的难以预计的作用。 2、从青霉素研究近百年的故事中,你对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有哪些理解?对药物分子的基本问题有什么认识? 1)学科任务:主要研究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方面的问题。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提高药物疗效,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探索细胞生理、 生化及病理过程。 2)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及其他活性物质与生物体系及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细胞功能产生的影响及其机理。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同时还有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对生命有机体有害作用的科学,以及实验药理学。 3)认识: 有效性:指药物能够发挥其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作用。 安全性:要求有效剂量和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剂量范围尽可能宽,这样药物的适用性就越大,安全性也越大。 稳定性:药物发挥其药效往往是通过某些特定的化学结构。药物在到达靶点之前必须保证其结构不被外界因素破坏,即保持其稳定性。 可控性:主要是指药物的生产加工过程可控。只有较好地控制药物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成分、化学结构等的变化,才能保证药物的质量和不同批次药物的一致性。 经济性:药物的作用是普惠大众,只有民众买得起的药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药。 3、对于病原微生物药理学,怎样理解机体、抗菌药和病原体三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合理用药的意义? 1)关系:病原体对机体有致病作用而机体对病原体有抗病能力,抗菌药物发挥作用是机体的体内过程而抗菌药会对机体产生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抗菌药对病原体产生抗菌作用而病原体也会产生耐药性。 2)意义: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出的最佳选择。合理用药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用药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保障。合理用药可以经济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避免浪费。 4、举例说明抑菌药和杀菌药的区别?迄今(2015年),青霉素杀菌的机理有哪些? 1)抑菌药:仅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例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不可逆结合细菌核糖体50S亚基23SrRNA的特殊靶位,阻止肽酰基tRNA从mRNA的A位移向P位,使氨酰基tRNA不能结合到A位,选择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还可以导致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L22蛋白质结合,导致核糖体结构破坏,使肽酰tRNA在肽键延长阶段较早地从核糖体上解离。 2)杀菌药:既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且又有杀灭作用的药物。例子: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而膨胀、裂解。或者借助细菌的自溶酶溶解而产生抗菌作用。可以改变PBPs,使细胞壁合成形成无效循环,耗尽细菌资源,导致细菌死亡。 3)杀菌机理:青霉素结构与细胞壁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Ala-D-Ala-COOH近似,竞争结合并乙酰化灭活具有转肽酶功能的PBPs;抑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连桥结合的粘肽形成,造成细胞壁缺损;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膨胀裂解,激活细菌自身自溶酶溶解杀灭细菌。 5、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有哪些? 1)改变菌膜通透性 细菌细胞壁或外膜的通透性改变,抗生素不能或很少进入细菌体内到达作用靶位。 2)产生水解酶 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等)使易感药物结构中β-内酰胺环水解而失活。 3)牵制机制 β-内酰胺酶可与某些耐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使其停留于胞膜外间隙中,不能进入靶位(PBPs)发挥抗菌作用。 4)缺少自溶酶 抗生素具有正常的抑菌作用,但杀菌作用差。 5)增加药物外排 ABC泵 6)改变PBPs PBPs增多或结构改变或产生新的PBPs,使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合减少。PBPs的改变主要有:含量变化、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降低、细菌产生缓慢结合的PBPs、产生不依赖β-内酰胺酶,出现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诱导性PBPs。 6、怎样理解耐药基因的垂直转移和水平转移? 1)垂直转移:存在于天然耐药细菌的染色质中的耐药基因,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