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考前自主复习梳理概要.doc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考前自主复习梳理概要.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考前自主复习梳理(附答题模板及答题时间安排)   自主复习的意义: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合理规划,提分最快 ;归纳整理,效益最高;精心复习,练就沉稳;目标明确,高考大吉!   高考目标:中等生力争语文全卷总分在105分左右,优秀生总分在115分以上。   时间分配:第Ⅰ卷 阅读题70分(70分钟)、第Ⅱ卷 表达题80分(语言运用20分钟,作文50分钟)   全卷检查10分钟。   A.知识梳理与重点把握   社科文阅读 社科文阅读(1-3题,9分,力争6分以上)[约15分钟]   一、树立一种概念   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会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试题时,要牢固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观念。如“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中的“文中”即指具体的语境,有两种含义:一是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一是指具体词句的上下文。即使“推断和想象”试题的答案也同样在原文中。   二、具备两种心态   1、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2、一定要认真仔细。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要不得的。当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找不到与选项“酷似”的句子,但我们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句子,由这个相关的句子去作出推断,从而判定选项的正误。   三、明确六个步骤   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六步法来进行解题。   (一)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   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划读原文找“概念”,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   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3.关联词   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5.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   (二)审(题干、选项)   这一步是审题,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   1.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   2.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   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   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   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   (三)找(筛选信息)   这一步要求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1.找区位,审题干。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   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   3.找错因   社科文命题陷阱,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一般为十种陷阱:   (1)偷梁换柱。偷梁换柱也可称为偷换概念,指在原文中甲结果在选项中变成了乙结果,导致表述不当,它是就结果而言的。   (2)张冠李戴。所谓张冠李戴,是选项把原文中对象为A的概念说成是B,从而导致对象不当。   (3)以偏赅全。以偏赅全是就概念数量范围而言的,命题人往往改变原文中数量表述的范围,将部分改成全部、局部改成整体,以达到干扰考生的目的。   (4)是非颠倒。选项中的内容故意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反说,原文是肯定的,在选项中变成了否定;原文是否定的,在选项中反而变成了肯定。   (5)强加因果。所谓强加因果,就是选项中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说成是有因果关系,导致逻辑不当。   (6)超前判断。一是弄错时态:如将“将来如此”说成了“已经如此”,二是模糊现实,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   (7)无中生有。是指选项所述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命题者纯靠主观臆断来迷惑考生。   (8)瞒天过海,是指命题人故意遗漏文中的重要信息,以期瞒过考生的眼睛达到干扰的目的。   (9)答非所问,指选项故意与所问的问题不一致,造成驴唇不对马嘴,以干扰考

文档评论(0)

treyhbg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