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ppt

培训课件--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深感觉(deep sensibility) 深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的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1)运动觉(motor sense,kinesthesia):检查者用手指夹持被检查者的手指或足趾,做向上或向下的屈伸动作,让其回答哪个手指或足趾被活动及活动的方向。 (2)位置觉(position sense):将被检查者的肢体放在某种位置或摆成某一姿势,让其回答肢体所处的位置或姿势,也可用对侧肢体模仿。 (3)振动觉(vibratory sense):将振动的音叉柄端置于被检查者的骨隆起处(如尺骨头、桡骨茎突、内踝或外踝等),询问有无振动感,并注意两侧对比。 3.复合感觉(synesthesia) 复合感觉是大脑综合、分析、判断的结果,又称皮质感觉(cortical sensibility)。检查时嘱被检查者闭目,并应在深感觉、浅感觉都正常时检查才有意义。 (1)皮肤定位觉 (2)实体辨别觉 (3)两点辨别觉 (4)体表图形觉 一般感觉检查法及其感觉传导路 四 神经反射检查 反射是最基本的神经活动。反射弧包括: ①感受器 ②传入神经元 ③连络神经元 ④传出神经元 ⑤效应器 反射弧是通过固定的脊髓节段及周围神经,对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反射检查包括 ● 深反射 ● 浅反射 ● 病理反射 ● 脑膜刺激征 1.深反射(肌腱反射,肌牵张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颈 5-6) ●肱三头肌反射 (颈 6-7) ●桡骨膜反射 (颈 5-8) ●膝反射 (腰 2-4) ●踝 跟腱 反射 (骶 1-2) 上肢深反射检查 下肢深反射检查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周围性瘫痪 ●肌肉疾病(如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 ●神经性休克 ●深昏迷、深睡、深麻醉、大量镇静药 ●某些健康人 深反射增强 ●锥体束损害(常伴反射区扩大) ●某些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疾病 (神经症、甲亢、手足搐搦症、破伤风等) 腹壁反射 (上:胸 7-8) (中:胸 9-10) (下:胸 11-12) 角膜反射 提睾反射 (腰 1-2) 肛门反射 (骶 4-5) 2.浅反射 皮肤、粘膜反射) 角膜反射 (1)检查方法:嘱被检查者睁眼,眼睛向内上方注视。检查者用细棉絮轻触角膜外缘。正常反应为被刺激侧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刺激后对侧眼睑也闭合,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角膜反射 (2)反射弧:反射由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共同完成。刺激角膜(感受器)→三叉神经眼支(传入神经)→脑桥(反射中枢)→两侧面神经(传出神经)→两侧眼轮匝肌(效应器),引起眼睑闭合。 角膜反射 (3)临床意义 1)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见于受刺激侧三叉神经损害(传入障碍)。 2)直接角膜反射消失,间接角膜反射存在:见于受刺激侧面神经损害(传出障碍)。 3)直接角膜反射存在,间接角膜反射消失:见于受刺激对侧面神经损害(传出障碍)。 4)深昏迷患者角膜反射消失。 腹 壁 反 射 反射弧:刺激腹壁皮肤(感受器),冲动经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传入神经)传至胸髓7~12节(反射中枢),再经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传出神经)传至腹肌(效应器)而引起收缩。上、中、下腹壁反射分别通过胸髓7~8节、9~10节、11~12节。 (3)临床意义 1)一侧上、中、下腹壁反射全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 2)上、中、下某一水平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相应胸髓和脊神经的损害。 3)双侧上、中、下腹壁反射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 4)肥胖、老年人、腹壁松弛的经产妇及明显腹胀等,可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提睾反射 (1)检查方法:嘱被检查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检查者用钝尖物从下向上轻划男性大腿内侧上方皮肤。正常时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使睾丸上提。 (2)反射弧:刺激大腿内侧皮肤(感受器),冲动经闭孔神经(传入神经)传至腰髓1~2节(反射中枢),再经生殖股神经(传出神经)传至提睾肌(效应器)而引起睾丸上提。 (3)临床意义 1)一侧提睾反射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 2)双侧提睾反射消失:见于腰髓1~2节和脊神经的损害。 3)局部病变可引不出反射:见于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睾丸炎、附睾炎等。 浅 反 射 减弱或消失 ●中枢性或周围性瘫痪 ●昏迷、麻醉、深睡 ●一岁以内婴儿 ●巴彬斯基 Babinski) 征 ●查多克 (Chaddock) 征 ●奥本海姆(Oppenheim)征 ●戈登 (Gordon) 征 ●霍夫曼 (Hoffmann )征 ●罗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