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师语言交际得体性的认识.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语文教师语言交际得体性的认识

论文编号:C32014016428 2014 年江苏省中小学“蓝天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 参 赛 论 文 ? 参赛类别: 小学 论文题目: 对语文教师语言交际得体性的认识 姓 名: 孙菁 通讯地址:新沂市北沟镇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221400 ◆评审表(评委填写) 初评 复评 终评 备注 ? 一 ? ? ? 二 ? 三 ? ? 对语文教师语言交际得体性的认识 新沂市北沟镇中心小学 221400 孙菁 内容摘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沟通师生关系、交流信息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能的钥匙。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师生间的交际语言要想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教学,课堂教学语言得体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主要是立足于教师语言交际的得体性而阐发自己的认知 (一)准确规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即使文章满腹,知识渊博,如果课堂上或在别的场所,不能准确而流畅地进行语言表达,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去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教学效果必然较差。教师语言首先要具备的条件就是准确流畅,体现在其语言的准确、规范、精当、简洁。规范是指就是应当遵守现代汉语所规范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系统。具体说就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用普通话,不用方言,发音清晰,吐字准确,用词恰当,不出现病句。准确是指要根据教学目的,选用恰当的词语及表达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讲述教学内容。语文教学语言不仅仅具有交际性,它自身就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和信息,含糊不清或词不达意,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所以教师使用的语言要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准确无误。准确性的另一含义是指教师的语言能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语言深浅适度,学生易于认识、接受。精当的提问虽然并没有道出结论,但点拨在关键处,切实有助于学生主动、正确地去认识真谛,得出结论,这也是准确性的表现。简洁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言简意赅,清楚明白,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要根据教学内容抓住要点,抓住关键,予以精要的说明、解释。“得体性的本质是妥善处理好交际活动中的各种矛盾,不要走极端,保持适当的平衡。”[②]在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中,规范与创新、准确与模糊、简洁与口罗嗦是不同的矛盾体,得体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是在这些矛盾体中寻求适当的平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艺术,它反映了教师独创性的教学语言风格、巧妙的语言策略,以及对汉语审美价值的独特理解。规范并不是意味着语词干瘪,句式单一,在规范、准确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新颖、丰富多样。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习规范表达,又要注意留心为追求特殊表达效果而故意打破规范。 (二)简明扼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做到:要言不繁,恰到好处,言简意赅,有的放矢。教师的语言不简练,拖泥带水,或夸夸其谈,势必影响课堂有限时间的充分利用。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重在抓住重点,切中要害,解疑释惑,给学生以启发性的指导。并不需要旁征博引,大肆发挥,使学生如坠云里雾中,什么也没有学到。如在讲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首先提了两个问题:鲁提辖是谁?镇关西又是谁?让学生先回答,在弄清人物的各自身份后,再提出四个问题:鲁提辖为什么打镇关西?鲁提辖怎样打镇关西?打了几拳?每一拳把镇关西打得怎么样?边学边议,学生就不难理解鲁达的性格特征及作品描写人物的方法了。 我们相信,教师只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明明白白地讲清楚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是什么不是什么,毫不含糊,快慢适中,抑扬顿挫,把每个字,每句话都送入学生脑海中,使学生听懂教师所讲的意思,教学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 (三)富于情感 课堂语言要生动优美,富有情感——与文本的适应。《新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课程的本质时强调,“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③]。学科性质本身“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使得语文教学语言比其他教学语言蕴涵着更为深厚而广博的思想内涵和审美内涵。语言与文化是共生的,互为表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呈现,文化是语言的内涵。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中,要充分注意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学者也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周一农在《词汇的文化蕴涵》一书中曾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与文化共舞是词汇发展中一条重要的旋律线,因此,当我们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训练语言技能时,必须要把与之相关的文化因素结合起来,尤其是词汇教学,教师更应该向学生讲清词语的文化意义,做到既教语言,又教文化,以便学生在更深的层次上来理解文化,从而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④]语文课堂上即

文档评论(0)

2266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