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三)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相传,他性情非常孤僻,喜欢一人独居,擅长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他天天与雕像依伴,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少女雕像被他的爱和痴情所感动,从架子上走下来,变成了真人。皮格马利翁娶了少女为妻。 “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期望教育 ★基本理念:应使每个教师对每个学生抱有期望,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发展与提高满怀期望,应使每个教师和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有发展潜力的,充满希望的”。 ★在期望教育中应鼓励每位教师:多一点关心、少一点嫌弃;多一分期望、少一分绝望;多一分热情、少一分冷漠;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少一点批评和挖苦。 ★ 在期望教育中应鼓励每位学生:多一点自信、少一点自卑;多一点努力、少一点懒惰;多一点理想和希望、少一点自暴自弃,应自觉、自尊、自律、自 * 教师是世界上最崇高、也是一个最令人幸福的职业。作为人民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具体来说就是要热爱教学、做好教学工作。 “教学名师”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献身教学工作。在“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全国广大 * * 威悌(P.A.WitV,1940)曾对4700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归纳出有效能和无效能教师性格特征①(见表5—5): * 从18世纪下半期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由于现代学校(实科学校、职业培训学校)的兴起,社会需要大量的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师资。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 * * 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 * * * 这表现在如何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什么叫“专业化”的问题上。 * 同其他专业相比,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是不确凿性(混沌性),情境性,要求针对情境作出灵活应变的决策。是不是可以说,这是以后现代主义的“专业化”为思想背景形成的。 * 因此构成了塑造未来“教师形象”的两难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在探讨教师“专业化”的时候,缺乏对后一种“教师形象”的勾勒和后一种话语系统的支撑。 * 凯洛夫的一套。教育学的“研究” * * 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来看,专业性发展有成熟期,也有保守期和衰退期。 * 为此, 师范教育必须强化其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职能,把学术性、师范性和服务性结合起来; 注重师范专业信念体系的形成和敬业精神的培养; 建构反映教师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体系; 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建立有效的教育实习制度。 *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并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 新教师的人职辅导有一个安排有序的计划,在我国,各级师范院校还承担了短期的系统培训工作。 * 学生在教育交往中感受到人格的尊严,体现出自主,张扬着个性,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和最初的人生幸福,进而发展自由的个性,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在与丰富多彩的年轻生命的交往中,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可敬,体验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 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的,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要建立民主、和谐亲密、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 第二节 学 生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本质、特点、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另一个主体,它是相对教师而言的。没有教师的教,学生也能学习,严格地说,这时的儿童还不是“学生”,而是“学习者”或“自学者”的角色。 这里指的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是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它具有与自然状态下学习的人不同的特征。学生的特征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存在”的特征。 学生的本质特点(三个主要方面) (一)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三)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一)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进入教育过程的前提是要缩小个体知识经验与人类认识之间的差距,不断地实现个体社会化。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对象主要是前人实践总结的认识成果,它主要以书本知识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之所以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 首先是由教学活动的任务决定的,教学要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即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尽可能缩小与人类认识的差距,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