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群體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doc

初中生群體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生群體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

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 【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独子化、信息化、现代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为背景的全新社会形态之中,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新问题是:独子社会背景下青少年的群体生活经验和交往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经验和交往继而又如何影响着其社会化进程,并构成他们独特的社会认知、自我意识和行为方式?不同群体对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影响力如何?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家庭的影响,90年代中期,“群体社会化理论”的提出激起诸多学者对不同群体影响力比较的研究兴趣,各种观点异彩纷呈。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研究背景下,笔者以群体生活经验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力为切入点,力图回应以上问题。分析当前初中生社会认知现状是本研究的基本内容。论文选取孝道认知、诚信认知、生命态度和国家认同作为社会认知的基本变量并编制相应问卷为研究工具,选取上海市四个区的四所中学共计180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获取资料,借助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认知内容和认知的人口统计学两方面呈现当前上海市部分初中生的社会认知现状。研究发现:在孝道认知上,初中生传承和扬弃态度分明;在诚信认知上,初中生认同与忧虑同在;在生命态度上,初中生自恋和自贱交织;在国家认同上,初中生评价和情感、依恋和归属双重矛盾。同时,四种社会认知均存在性别、年级、学业成绩、父母学历等人口学统计方面的显著性差异。求证群体交往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力是本研究的重点,也是论文的主体。研究从群体类型和群体生活经验传递方式两方面进行。在群体类型影响力研究中,选取家庭、学校、社区、网络和同伴作为群体类型的基本变量,并以家庭亲情水平等问卷为研究工具,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呈现当前初中生群体交往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社会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初中生家庭亲情水平普遍较低;父母不能有效承担自己的角色;师生社会距离较远;学生喜欢班级但不被接纳;网络已经渗透到同常生活;社区提供的活动机构和设施并不丰富;同伴在初中生生活中仍然不可或缺,交往具有新的特征。不同群体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力不尽相同:在孝道认知上,家庭>同伴>网络;在诚信认知上,家庭>同伴;在生命态度上,家庭>学校>社区;在国家认同上,家庭>同伴>网络。由此得出:家庭在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形成中仍具有首要的影响地位,同伴和网络影响力逐渐增强,学校和社区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力相对不足。在群体生活经验传递方式的影响力研究中,选取知识传递、榜样示范、群体性活动和环境熏陶作为研究变量,以群体经验传递方式问卷为研究工具,运用多元回归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书籍报刊是学生获取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祖父母对初中生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作用。母亲整体上对子女的影响大于父亲,但在对待生命态度上父亲影响力更大。校园的环境和活动以及社区的环境与活动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力各有侧重。不同交往经验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力不尽相同:在孝道认知上,知识传递>榜样示范;在诚信认知上,榜样示范>知识传递>环境熏陶;在生命态度上,知识传递>榜样示范;在国家认同感上,榜样示范>知识传递>环境熏陶。由此得出:知识传递和榜样示范对初中生社会认知做出了重要贡献,环境熏陶影响力相对较弱,群体性活动几乎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发现并反思初中生整体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是研究的目的。论文根据所求证出的群体交往影响力的差异,检讨当前教育中存在问题,并从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等方面提出重构青少年群体交往经验的对策和建议。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当前初中生社会认知状况良好,并没有出现人们想象中的危机,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他们能够坚守传统美德并在扬弃中继承。同时,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交织中,新的价值体系尚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加强对这一时期青少年价值观引导尤为重要。2.家庭在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形成中仍然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作用:学校和社区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进一步的反思显得十分必要;同伴和网络影响力逐渐增强。如何合理利用、因势利导同伴网络的作用则是教育的新课题。知识传递和榜样示范仍然是青少年社会认知形成的重要途径,环境熏陶和群体性活动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女性经济独立能力的提高以及育儿观念的改变,单亲家庭对子女的负面影响逐渐降低。3.“群体社会化理论”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性,在当代中国文化背景下并不完全成立,家庭作为首属群体其影响力从整体上来看依然十分强大。【关键词】:社会认知群体生活经验群体交往群体影响力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35.5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4第一章导论14-55第一节研究背景14-18一、当代青少年面临的生存环境14

文档评论(0)

fglgf11gf21g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