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_曾小龙
第 27卷 第 3 期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 6 月Vol.27 No .3Journal of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uteJun.2007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曾小龙(广东教育学院生物系 ,广东广州 510303) 摘要:桦褐孔菌是一种食用真菌 ,主要含有羊毛甾醇型三萜类 、桦褐孔菌醇和桦褐孔菌素 、黑色 素类、叶酸衍生物 ,以及芳香物质、木质素、栓菌酸、单宁等化学成分, 其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为羊毛 甾醇型三萜类、桦褐孔菌醇、桦褐孔菌素和木质素.具有抵抗肝癌、胃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皮肤 癌、直肠癌、淋巴等多种肿瘤细胞 ,以及抗艾滋病病毒、抗感染、治疗糖尿病、降血压调节血脂、抗机 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 .应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 以循证医学的观念 ,加强对桦褐孔 菌的深入研究 ,充分发挥其药用价值 .关键词:桦褐孔菌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S 6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8754(2007)03 -0076-06 桦褐孔菌[ I nonotus obliquus (Fr .)Pilat] 是一种生长在寒带的木腐菌, 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多孔菌 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 45°~ 50°之间, 集中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北 欧的波兰和荷兰、中国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日本北海道, 以及北美北部.从 16 世纪开始, 俄罗斯、波 兰、芬兰等国家的民间就开始食用桦褐孔菌, 并且用于防治多种疾病 .近年来 , 随着天然食品和药物热的兴 起,人们对桦褐孔菌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研究人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桦褐孔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 国内外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与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如下.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1 桦褐孔菌的名称桦褐孔菌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名称, 国际通用的学名为 Inonotus obliquus (Fr .)Pilat 或者Fuscoporia oblique (Pers :Fr .)Aoshi , 在外文资料中常常简称为 Inonotus obliquus 或者 F uscoporia oblique ,其别名和俗称还有 Phaeoporus obliquus ,B lack birch tinder(touchwood),B irch m ushroom ,Clinker poly pore , Tschaga pilz , Crooked schiller-Porling , Ko f uk isarunokoshikake , Kabanoanatake 和 Malalon mushroom 等,日本名为ヵバノアナタケ或 ナャガ, 俄罗斯语为 Chaga .国内又称桦癌褐孔菌、斜管纤孔菌 、褐 多孔菌和白桦茸[ 1 , 2] .目前中文通用名为桦褐孔菌,拉丁文通用名多为 Inonotus obliquus .1 .2 桦褐孔菌的化学组成在国际上, Shin 等[ 3 -6] 近年来在桦褐孔菌中连续发现了 4 种新的三萜类化合物 ,Babitskaia 、Kojima 和 Kahlos 等也不断报道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出新的化合物[ 7 , 8] .国内项小燕等[ 9] 对桦褐孔菌的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桦褐孔菌的野生子实体、桦褐孔菌基本培养基 和桦树汁培养基发酵产物中, 共检测出 53 种化合物,其中甾体类 11 种、芳香族 4 种、脂肪族 36 种和其它类 化合物 2 种 .在野生子实体桦褐孔菌检出的 25 种化合物中, 甾体类化合物最多, 占 69 .04 %(7 种), 2 种芳香 族化合物占 2 .96 %, 14 种脂肪族化合物占 28 %.在桦褐孔菌的野生子实体中 , 含量最大的是羊毛甾醇 (61.38 %),桦褐孔菌基本培养基的发酵产物是麦角甾醇(21 .53 %), 桦树汁培养基的发酵产物是桦褐孔菌醇 (25.04 %)和麦角甾醇(27 .35 %).赵芬琴和何坚等分别用醋酸乙酯萃取和硅胶柱层析的方法 ,从桦褐孔菌中收稿日期:2007 -03 -06作者简介:曾小龙(1963 -), 男 , 广东丰顺人, 广东教育学院生物系主任, 副教授.第 3 期 曾小龙: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77分离鉴定出新的化合物[ 10 , 11] .综合国内外的文献报道 ,目前桦褐孔菌的化学组成主要有下面几类 . 1 .2.1 单体化合物主要是羊毛甾醇型和氧化三萜类两类化合物[ 3 -6 , 11 -13] .包括 :3β-羟基-羊毛甾醇-8 , 24 二烯-21 醛(3-hydroxy-lanosta-8 , 24diene-21-al);3β , 21-二羟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