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的军事智慧.doc
老子的军事智慧
善战者不怒
唐代有位叫王真的说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句句谈兵,宋代苏东坡的弟弟苏辙说老子和孙子没什么区别,这些看法尽管有严重的夸张和歪曲,但也不能说丝毫没有根据。据说毛泽东也认为《老子》是一部兵书。翻开《老子》,直接讲兵的地方很多很多。
谈到老子论兵,立刻碰到《道德经》军事思想和《孙子兵法》的关系。学界有一个争论,到底是老子抄孙子,还是孙子抄老子?如果老子在前,就是孙子抄老子,如果孙子在前,就是老子抄孙子。之所以发生这个争论,是由于老子和孙子有很多相似的军事智慧,但是这两人,到底谁在前、谁在后,学界一直没有定论。
例如,《孙子兵法》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君王不能一怒之下就用兵,将军不能愤恨不已就开战。 看老子怎么说:善战者不怒。善于作战者绝不为愤怒激昂情绪所左右。这个看法十分英明。战争需要十分冷静地判断敌情,十分周密地谋划打法,一怒之下做出的决策往往耽误大事,耽误大事的结果往往就是国破家亡。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被吴主孙权杀害,他的结拜兄长刘备悲痛欲绝,不听诸葛亮劝阻,愤怒中亲自率领大军七十万讨伐东吴。东吴大将陆逊率军迎敌,采取坚守政策,消耗远道而来的蜀军。蜀军阵前叫骂,百般羞辱吴军,甚至脱了衣服,赤身裸体,躺在阵地上,想方设法激怒陆逊,诱他出战。但是陆逊就是坚守不出,以至于他的部下都说他是胆小鬼,甚至跑到孙权那里告他的状,说他临阵怯敌,不敢出击。但是孙权信任陆逊,不听信小报告。陆逊仍然坚持防守,等待时机。刘备激愤中犯了致命的错误,竟然在山林中连营扎寨,犯了兵家大忌,结果让陆逊抓住破绽,火烧连营,取得著名的夷陵大捷。后人写诗赞颂陆逊说:“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显江南陆逊高。”
刘备呢,全军覆没,几十万人马只剩下一百多人逃到了白帝城,最后演出了白帝托孤的悲剧,含恨而亡。刘备的教训就是忘记了老子说的:“善战者不怒”,不仅大仇未报,还破坏了孙刘联合抗曹的战略联盟,使蜀国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还是三国的事。魏国主帅司马懿率大军和蜀国PK,蜀国主帅诸葛亮深知蜀国国力远远不如魏国,长期打下去肯定耗不起,于是想办法速战速决。司马懿呢,老谋深算,看透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他也像那位吴国的陆逊一样,任凭蜀军百般挑衅,就是坚守不出。诸葛亮为了激怒司马懿,甚至派人给他送去女人的裙子、耳环等等,说他身为大军统帅、七尺男儿,却像个女人一样胆小如鼠,不如穿上裙子、戴个耳环,做个女人吧!您瞧!要让司马懿变性。这对于一个堂堂大军统帅,该是何等的奇耻大辱!但是司马懿一笑置之,不为所动。最后诸葛亮硬是没耗过司马懿,病逝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军只好撤回了本土。蜀国和魏国的战略角逐,以蜀国失败而告终。司马懿之所以成了赢家,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记住了老子的话:“善战者不怒。”
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再来看《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所谓战争,就是狡诈手段的较量。因此,擅长却要装作不擅长,采用却要装作不采用。本来在近处,却制造在远处的假象;本来在远处,却要制造在近处的假象。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兵不厌诈。
再来看老子版的兵不厌诈:“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你想封闭他吗,就先让他张扬张扬;你想削弱他吗,就先让他强横强横;你想废掉他吗,就先让他兴旺兴旺;你想夺取他吗,就先给他点甜头。
我们来看渔民打渔。那渔网首先总是要张开来抛出去,鱼儿进来了,才将渔网收起来。这是典型的“将欲歙之,必固张之”。欲擒故纵,也就成了战争惯用的套路。春秋时期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复国,但表面上却对吴王百依百顺。吴王要什么给什么,粮食、马匹、兵器、战船,大量战略物资还有美女等等,源源不断地从越国运到吴国。吴王对勾践放了心,转而向齐国和晋国两大强国挑战,结果国力耗尽,勾践趁机起兵,一举灭掉了吴国。这是古代的例子。现代的例子,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心腹爱将胡宗南率20多万王牌军进攻延安。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诱敌深入,胡宗南占领延安,得意洋洋,以为占了大便宜,结果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个个击破,几个战役下来,胡宗南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只好狼狈地逃离了陕北。这都是“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典型战例。
总之,战争的艺术,就是想尽办法制造假象,千方百计迷惑敌人,这就是兵家的辩证法。老子和孙子都深通这个辨证法。
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谈到战争最宝贵的思想不在于这个战争辩证法,而是他在谈论战争时体现的人道情怀、和平精神和反战意识。
出于关注民生疾苦的人道情怀,老子令人惊心动魄地指出了战争的破坏性后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