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韩湘子全传》中的韩湘形象.doc
论《韩湘子全传》中的韩湘形象
摘 要:明末杨尔曾编撰的《韩湘子全传》,是一部集韩湘故事大成的小说。小说在对历史材料的取舍中塑造了韩湘形象,并使之定型。从表现形态上看,小说的道情渊源使韩湘形象呈现出带有民间文化旨趣的世俗倾向。韩湘形象的系统化,也为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形象序列的丰富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韩湘子全传》 韩湘 人物形象
明末杨尔曾编撰的《韩湘子全传》,是一部集韩湘故事大成的小说。全书三十回,以韩湘子为中心,讲述其修道成仙,继而度脱韩愈及其家人的故事。小说将一系列转世、度化、升仙的故事精心结撰在一起,充溢着浓厚的宗教氛围,因此亦被视为道教小说,以张扬道教理念为主旨。①以此为背景,小说塑造了一个完整而丰满的韩湘形象。
一、韩湘形象历史发展与小说的定型
小说卷首有烟霞外史叙,说道:“仿模外史,引用方言,编辑成书,扬榷故实。阅历疏窗,三载搜罗传往迹;标分残秩,如干目次布新编。”可见该小说是作者在历代韩湘故事流变基础上进行的新编。这在小说中体现为对韩湘身份的衍变、异术的增饰等方面的定型。
(一)身份的衍变与定型
小说中,韩湘以韩愈侄儿的身份出现。如小说中叙述韩湘出生的情景:
那郑氏梦见太阳东出,宝镜高悬,一只仙鹤口衔着一颗仙桃,飞将下来,堕在她怀里。旁边闪出一个青巾布袍的道人,肩上负着一口宝剑,口中高叫道:“韩会妻郑氏听者,吾乃两口先生,奉玉帝敕旨,送这仙桃与汝为子。”
考之史书可知,史上确有韩湘其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韩湘,字北渚,其父韩老成,乃韩愈二兄韩介之子。故从辈分上看,韩湘是韩愈的侄孙而非侄子。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作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诗,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小说中,湘子是韩愈兄长韩会的儿子,即为韩愈之侄。
韩湘身份变化的原因,有如下两点:第一,从文献记载的流变来看,韩湘的辈分是接替韩愈不知姓名的“疏从子侄”和外甥而来。诚如学界对韩湘仙事演变轨迹的梳理,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和五代杜光庭的《仙传拾遗》之中,就有了韩湘故事的萌芽。②但是《酉阳杂俎》仅记载为韩愈的“疏从子侄”,即远房侄子;而《太平广记》引杜光庭《仙传拾遗》则记录的是韩愈外甥的异术,也是“忘其姓名”。从辈分上看,他们都是韩愈的子辈而非隔代。所以当人们以实有的韩湘来接替二者时,扭转其与韩愈实际的代际关系也就成了自然之举。宋人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九“韩湘子”条云:“韩湘,字清夫,唐韩文公之侄也,幼养于文公门下。”③可见这一转变远在宋代就已定型。
第二,韩湘身份发生变更,还应与二者年龄差距以及交往密切相关。《新唐书》记载韩愈三岁而孤,赖兄嫂韩会夫妇抚养长大。④韩会无子嗣,故韩介之子老成过继给韩会为嗣。韩愈《祭十二郎文》即指韩老成,其中有“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之语,可知韩愈与韩老成虽为叔侄关系,但年纪实际不相上下。在韩老成去世之后,韩愈又将年仅十岁的韩湘抚养成人。这样就很容易令人产生韩湘即韩愈子侄的错觉。而韩愈与韩湘的交游,也容易使这种错觉变得深刻。贾岛有《寄韩湘》诗云:“过岭行多少,潮州瘴满川。花开南去后,水冻北归前。望鹭吟登阁,听猿泪滴船。相思堪面话,不着尺书传。”可见韩湘曾随韩愈一道前往潮州,且韩愈此行亦赠诗给韩湘,其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也频频出现在后世的韩湘故事中,成为重要关目。
此外,小说还铺叙了韩湘子苦修得道的情节。湘子在经历钟、吕二仙的几番试探之后,终于得道:
两师道:“湘子历试不回,大丹成矣。”便开炉视鼎,只见蟾朗星辉,帘帏晃耀,珠成黍米,灿烂金花……当下两师捧置丹台之上,方寸盘中,令湘子遥空礼谢,然后吸入鼻中,升泥丸顶上。他那一股真气自下元气海中涌将起来,像风浪一般,与此丹翕然相合,方显得凡胎俗骨,一朝改换更移,浊气陈根,今日消磨变化。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韩湘官至大理丞。傅璇琮先生道:“韩湘及第后,授校书郎,友人送其赴幕时,均称校书,可证。……姚合、贾岛、马戴、朱庆馀、无可诸人之送别诗,均押上平声十一真韵,可知诸诗乃为众人送韩湘赴幕时同作。”⑤姚合有《答韩湘》诗,亦有“子在名场中,屡战还屡北”“三十登高科,前途浩难测”之语。可见与古代普通士子一样,韩湘也是一名汲汲于功名之士。但在小说中,韩湘子是一个抛家弃产、一心修道的形象,与历史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
韩湘身份在小说中的定型,有力地突出了主题。首先,在小说中,湘子一心求道,将道教宣扬的弃家修行的理念形象化了。湘子是韩家唯一骨血,但出生后不会说话,令韩会夫妇日夜忧愁,先后染病而亡。韩愈将湘子视为己出,不仅为他安排婚事,更为他延请先生教学,期望他能改换门闾,光显父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