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 《扁鹊见蔡桓公》人教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 《扁鹊见蔡桓公》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学习:
第17课《论语》十则
第18课《扁鹊见蔡桓公》
同学们,在本册教材中五、六单元都是古诗古文,所选课文既有描绘田园风光的佳句,又有关于学习,关于道德修养的警句,还有词句轻松而内蕴丰富的小故事,这些作品都是传世不衰的名篇,学习这些古诗文,让大家初览祖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培养自己对古代文化的品味和审美情趣,积累一点儿文言语汇,为将来学习古文奠定基础。古诗文都需要背诵、默写,为使这个难点分散,我们第五单元提到第三单元的位置上来学习。
二. 学习重点:
1. 了解古文的作家作品。
2. 识记文中的生字、实词,了解一些虚词的用法。
3. 理解每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及其蕴含的哲理。
三. 请跟老师一起学:
第17课《论语》十则
(一)关于作家作品
“《论语》十则”是以《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的十条。这都是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论”(lún)的意思就是“编纂”的意思,所以有标题可知:《论语》是记录孔子的谈话和他与弟子问答的书属于语录体的散文集。《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全书共20篇492章。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先后有三千人,著名的有72人。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自汉朝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二)基础知识
1. 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
“知”通“智”,智慧。
“女”通“汝”,你。
2. 重点词语解释: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罔:迷惑。
殆:疑惑。
耻:动词,认为……可耻。
是以:因此。是,这、此。以,因为、由于。
默而识之:“识”读作zhì,记的意思。
川:河流。 斯:这,文中指河水。
逝:流逝。 舍:止息。
尝:曾经。 诲:教导。
愠:怨恨。 善者:指优点。
倦:疲倦。 厌:满足。
(三)按内容归纳句子
1. 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2. 谈学习态度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 谈学习兴趣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谈个人道德修养的:
人不知而不愠
(四)从本课中提炼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 逝者如斯
第18课《扁鹊见蔡桓公》
(一)关于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
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喜欢研究刑名法术,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为法家的重要著作,在政治观上,提出重赏、主罚、重农、重战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哲学观上,继承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李子的某些辩证法因素,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立场和要求,书中还保存不少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材料。如“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等。
(二)基础知识
1. 正音:
还走(xuán) 立有间(jiān) 不应(yìng) 腠理(còu)
汤熨(tàng yùn) 髓(suǐ)
2. 通假字:
“还”通“旋”,掉转,回转的意思。
“汤”通“烫”,用热水焐。
“剂”通“齐”,药剂。
3. 重点词解:
腠理:皮肤的纹理
见:拜见。
故使人问之:特意。
居:经历、停留。
及:达到。
应:答应、理睬。
遂:于是。
熨:用药热敷。
属:管。
无请:不再过问。
益:更。
索:寻找。
有间:一会儿。
将恐:恐怕要。
(三)课文分析
本文以蔡桓公的病情发展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叙了桓公因讳疾忌医而致死的故事,说明了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
一见桓公,“立有间”写扁鹊细心观察桓公,“君有疾在腠理”写他准确诊断病情,“不治将恐深”是和缓的规劝语气。
二见桓公、三见桓公,扁鹊用“在肌肤”“在肠胃”指出桓公病情加重“不治将益深”语气肯定,规劝中含着警告。
四见桓公,转身就跑,这“望桓侯而还走”的动作间接写出桓公病情严重的程度。“已逃秦矣”既表现扁鹊对桓公病情诊断的准确,又写出他的机警。
桓公讳疾忌医的特点也写得很传神。一句“寡人无疾”,固执、自信的形象跃然纸上,“不应”“不悦”,冷冰冰地拒医生于千里之外。“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写出桓公对医生的偏见。这是他“遂死”的根源。
(四)重点句子解释
1.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