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山东省长清区双泉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 蜡烛(无答案).doc
三 蜡烛
【教学目标】
1、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知识链接】
1、 题目解读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一生中惟一珍爱的东西——结婚蜡烛,献给了一个苏联青年。这一幕将永远留存在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
2、 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1915-1980),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 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西蒙诺夫的作品大多描写二战时期的苏联,在战时有很大影响。他曾多次在苏联的各项文学奖项中获奖,可以堪称苏联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
3、背景介绍:
1941年6月,纳粹党控制西欧后,德军侵略苏联,破坏了双方1939年签定的条约。德军长驱直入苏联,围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苏联损失惨重,百姓生活困苦。 德国以为胜利在即,但俄罗斯人坚决抵抗。俄罗斯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很多毫无准备的德国士兵。1943年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败,90000多名德国士兵成为俘虏。虽然战争仍然持续两年,但这是纳粹党末日的开端。 同年,苏联红军迫使德军退回边境,最后把他们逼到柏林。接着在1944年6月,随着同盟军度过地中海,攻入意大利,期待已久的“第二战场”终于开辟。 1945年5月,德国投降。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非常惨重。国民受到德军残酷对待,约有几百万平民伤亡。
【自主学习】
1.注音解释拂 晓xiǎo :
瓦wǎ 砾 :
地dì 窖 :
鞠 躬ɡōnɡ:
颤 巍wēi 巍wēi :
2.速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是以何场战争为背景来加以描写的?请找出文章中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这是一篇战地通讯。1944年,苏联红军进行战略反攻,分别从南北两侧驱逐法西斯德军。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这则故事选自散文特写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加以诠释。3.根据课文内容,猜测作者是何种身份的人?说出相应的理由。???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 西蒙诺夫曾于1949年10月访问我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了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7年至1971年发表《生者与死者》三部曲获1974年列宁奖金。
4.速读课文,复述课文,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然后交流并讨论。
5.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时间:?????????地点:
人物: 事件:?6.梳理文章思路: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7)讲红军战士偷袭牺牲。第二部分(8-31)第一层(8-13)炮火余生,发现烈士。第二层(14-26)冒着炮火,掩埋烈士。第三层(27-31)点燃蜡烛,守护烈士。第三部分(32-42)老妇人的英雄行为感动了红军战士。第四部分(43-44)
【合作探究】
1.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1)????2)????3)2.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燃在红军战士的坟头,老妇人又静静地在寒夜守护着红军战士。全文就是这样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抒写了那“不会熄灭的火焰”,这样的结尾又有怎样的含意???第(28)自然段中用了“45年”“舍不得用”“珍藏”等词,可见蜡烛非比寻常的意义。它点燃起的火焰是“永远不会熄灭的”。
3、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战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一下,说说原句好在哪里?)
2、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感悟成功】
【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散(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5课 滕王阁序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6课 逍遥游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陈情表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8课 咬文嚼字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9课 说木叶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 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3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doc
- 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3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doc
- 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教案.doc
- 2016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
- 2016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
- [中学联盟]山东省长清区双泉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无答案).doc
- [中学联盟]山东省长清区双泉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5 亲爱的爸爸妈妈(无答案).doc
- [中学联盟]山东省长清区双泉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6 阿长与山海经(无答案).doc
- [中学联盟]山东省长清区双泉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 老王(无答案).doc
- [中学联盟]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教案:2.2 走进域名.doc
- [中学联盟]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教案:2.3接入因特网.doc
- [中学联盟]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教案:3.3网上生活.doc
- [中学联盟]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_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doc
- [中学联盟]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_第2课 雷雨导学案.doc
- [中学联盟]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_第3课 哈姆雷特导学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