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科果实种子类中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姜科果实种子类中药

姜科果实种子类中药 大家好! 今天我带大家认识这么几种中药:它们都含有挥发油,有芳香性;大多数可可作为调味品使用,有辛辣味;都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它们就是常见的姜科果实种子类中药:砂仁、豆蔻、草果、草豆蔻、红豆蔻和益智。(此处给放在一起的图,六个小碟子,特写) 从植物学的角度看,姜科植物果实蒴果;其形状为球形或椭圆形;中轴胎座子房三室;种子团3瓣;具有假种皮;有不同程度的辛辣味。 1、砂仁 砂仁的使用历史悠久,它属于四大南药。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砂仁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广东西部的阳春县发生了一次范围较广的牛瘟,全县境内方圆数百里的耕牛,一头一头地病死。惟有蟠龙镇金花坑附近村庄一带的耕牛,却没有发瘟,而且头头健强力壮。当地几个老农感到十分惊奇,便召集这一带牧童,查问他们每天在哪一带放牧?牛吃些什么草?牧童们纷纷争说:“我们全在金花坑放牧,这儿生长一种叶子散发出浓郁芳香、根部发达结果实的草,牛很喜欢吃”。老农们听后,就和他们一同来到金花坑,看见那里漫山遍野生长着一种很像姜的植物,于是将其连根拔起,摘下几粒果实,放口中嚼一嚼,有一股香、甜、酸、苦、辣的气味,吃完感到十分舒畅。大家觉得这种草既然可治牛瘟,是否也能治人的病呢?就挖了这种草带回村里,一些因受了风寒引起肚子疼、不想吃饭,连连呃逆的人吃了后,效果很好。后来人们又将这种草移植到房前屋后,进行栽培,久而久之成为一味常用的中药,这就是“阳春砂仁”的由来。现在在广东阳春“砂仁”已经成为他们的支柱性产业,开发了一系列砂仁的产品。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砂仁有进口和国产之分,进口砂仁主要来源于东南亚等地;国产砂仁以广东阳春产的阳春砂最佳。在中国药典上记载砂仁有3个来源,分别是广东省阳春、阳江的阳春砂、云南省南部临沧,文山,景洪的绿壳砂和海南省产的海南砂,都做砂仁用。当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砂仁以果实入药,但是实际用时去掉果皮,用种子团。 从性状上 一般将阳春砂和绿壳砂放在一起来描述他们的鉴别要点:(此处给图)首先从外形上看①椭圆形或卵圆形,具不明显的三钝棱。②表面颜色深棕色,有网状突起的纹理及密生短钝的软刺,手触无刺痛感。(这是它的关键识别点) ③顶端留有花被残基,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④果皮薄而软,易纵向撕裂。 ⑤种子团分3瓣,每瓣有种子5-26粒,粘结成块(此处给图2,这也是它的关键识别点)。 ⑥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表面棕红色,外被膜质假种皮,质地坚硬。(此处给图3) ⑦气芳香浓烈,味辛凉 微苦。 3、海南砂与前两者的不同点是 ①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有明显的三棱。 ②表面被片状、分枝状的软刺(这是与前两者的主要区别点),果皮厚而硬。 ③种子团较小,每瓣有种子3-24粒。这也是区别点; 再者,④气味稍淡。 从成分上看:挥发油是砂仁入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油中主要成分为龙脑、右旋樟脑、 乙酸龙脑酯、 芳樟醇等。在储存保管时要注意放在干燥密闭处。那什么样的砂仁最好呢?一般认为是以个大、饱满、坚实,香气浓、搓一搓果皮不易脱落为佳。 砂仁气味芳香,最忌讳烈日爆嗮,晒后容易走油、或者种子散粒。 另外,砂仁的伪品很多,但一般都是姜科的果实,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山姜属的,果皮上无软刺,种子较大;气弱,味也没有辛凉感;一是豆蔻属的,软刺较长,分布稀疏,味也无凉感。在日常生活中作为调味品的砂仁我们也发现有伪品,曾经有报道用姜科植物艳山姜来代替砂仁使用在火锅底料中,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此处给图4) 2、豆蔻 别名白豆蔻,它的出处是《开宝本草》,从宋代开始收载,而最早见于《名医别录》的豆蔻,是指草豆蔻,也叫豆蔻。所以大家要注意古代用的豆蔻,就只有草豆蔻,因此在看古文献裡面的豆蔻,不是白豆蔻,而是草豆蔻。这个要注意一下。另外,从九五版的《中国药典》开始把白豆蔻的“白”字删掉了,就叫豆蔻。 据本草记载,豆蔻自古就属于进口药材,现在广东、云南等地也有栽培。它的来源是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照产地分为两个规格“原豆蔻”和“印尼白蔻”,白豆蔻产于泰国、柬埔寨、越南、缅甸等国,爪哇白豆蔻产于印度尼西亚。在10-12月间,采收未完全成熟的果实,晒干或者用硫磺熏蒸,使得果皮漂白。(此处给图0)其外形类球形,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表面要注意它的颜色是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此处给图1)顶端有突起的花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有浅棕色的绒毛。果皮薄,体轻,质脆,容易纵向开裂。种子团也是3瓣,注意每瓣种子的数目有7~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此处给图2)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与原白蔻比起来印尼白蔻个小,表面黄白色,有的微微有些紫棕色,种子瘦瘪,种子粒数也少,约有2~4粒,气味也较弱。 两种豆蔻均含有挥发油。是以个大饱满,果皮薄而洁白,气味浓郁者为佳。 豆蔻作为常用的芳香化湿药,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