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调查与思考.docVIP

赣榆县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调查与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赣榆县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调查与思考.doc

赣榆县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赣榆县的自然资源在农业发展方面有很大优势,农业发展较为迅速。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赣榆县配制了大量的农机。近几年联合收割机增长和跨区作业发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滞后。本文通过对赣榆县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调查与滞后原因分析,提出了关于推进其跨区作业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赣榆县 联合收割机 跨区作业 调查 思考   [中图分类号]S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73-02   一、赣榆县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角,是江苏的最北部,北西两面与山东日照市、莒南县接壤,南连东海县、连云港市,东濒黄海。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平原层次分明。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光照充足,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13.2℃,无霜期214天,全年平均日照2532.9小时,年降雨量976.4毫米。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和多样的地形地貌赋予赣榆丰富的自然资源,海洋、农业等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全县面积1427平方公里,山区占7.08%,丘陵占26.6%,平原占66.3%,到2004年底,全县耕地面积67.3千公顷,人均0.06公顷(不足一亩)。到2011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959797千瓦,农业机械原值96959万元,净值为58248万元。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510台,小型拖拉机15200;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机具5803部,配套比1:3.843,小型拖拉机配套机具32610部,配套比为1:2.15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102台,其中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39台。   二、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及跨区作业的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对机械收割产生了新的要求,从而出现了购买和运用联合收割机的热潮,并且伴随着跨区作业的深入发展,推动了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长。   赣榆县于1992年推广销售联合收割机,在1992-1996年的五年间,全县的联合收割机推而不动,停止了发展,保有量一直停滞在10台左右。从1997年开始,联合收割机的推广销售呈上升趋势,到1999年底,全县累计推广销售联合收割机达240台,同时也由于从1999年开始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民从使用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向自走式、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转变,到2085年,淘汰了背负式联合收割机,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352台,其中洋马、人民号、久保田等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25台,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从农民盲目无序外出,向有组织有序运作方向发展,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收入从1999年的190万元,到2005年的1608余万元。近几年联合收割机增长和跨区作业发展,联合收割机从主要跨区机收三麦,向主要机收三麦、水稻,近两年又扩展到机收玉米,并呈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到2011年底,全县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1102台,其中:稻麦联合收割机78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322台,实现作业收入7959.3万元,但与周边县区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   三、联合收割机增长及跨区作业相对滞后的原因   1.地块偏小   赣榆县耕地面积67.3千公顷,人均0.06公顷(0.9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土地承包到户时,又因为耕地的远近、土质的好坏等诸多因素,土地分得非常零散,0.03亩左右的地块属常见,玉米种植较分散,直接影响了机械作业,从而影响了农民购买和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三麦、水稻和玉米等作物。   2.产品质量差   赣榆县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应用进入较快增长是从1997年开始的,主要机型是背负式联合收割机(上海向明、上海-Ⅲ、桂林-6)、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新疆-Ⅱ,佳木斯、宇康、富浪、中原、福田、沃得、双力、常柴、东方红),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久保田、洋马、人民号、太湖)。推广初期主要推广背负式联合收割机,随着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深入开展,逐渐被淘汰,由于宇康及太湖1450联合收割机销售价格较低,农机手购买较多,但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故障率高,作业效率低等缺点,机收跨区作业收入较差,用户反映强烈。近几年,虽然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以及福田、久保田、洋马等高质量联合收割机的推广运用,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增长较快,前期形成的阴影仍对一些机手产生影响,转而投资其他方面。   3.服务质量差   3.1水稻、三麦收获季节,特别是麦收季节性强,有“虎口夺麦”之称,机具故障对收割作业的影响程度大,因而,对解决机具故障的及时性要求极为迫切。   3.2联合收割机进行跨区作业,使用条件十分恶劣,作业地点不定,远离村镇,交通不便,一旦发生故障,修理十分困难,客观上给“三包”服务带来不便,对于生产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