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系统药物tan【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代:镇静性抗组胺药1937年~ 80年代 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等 特点:受体特异性差,中枢神经作用较强 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NSA) 80年代以后 特非那定、阿司咪唑、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特点:H1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少;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致死性心律失常。 第三代:非索非那定、左旋西替利嗪 特点:无镇静、嗜睡等副作用;心脏毒性小 H1-受体阻断药 抗组胺H1效应 【药理作用】 部分对抗,需与H2-阻断剂 合用才能完全对抗 降压,心脏效应 大部分对抗 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完全对抗 收缩胃肠道、支气管平滑肌 H1-blocker Histamine 其它作用:阿托品样抗胆碱作用、止吐和防晕动作用 中枢抑制作用:镇静、嗜睡,以苯海拉明、异丙嗪为甚 变态反应性疾病:部分皮肤I型变态反应(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血管神经性水肿),昆虫咬伤,药疹,接触性皮炎。 注:对支气管哮喘基本无效;对过敏性休克无效;严重血管神经性水肿应选用肾上腺素。 晕动症及呕吐(苯海拉明,异丙嗪)。 失眠(苯海拉明,异丙嗪)。 【临床作用】 镇静、嗜睡、全身乏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少数药物还可导致心动过速、排尿困难、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 第一代抗组胺药的主要不良反应 ①高空作业、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禁用或慎用。 ②应用此类药剂量不要过大,否则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尽能避免与复方感冒制剂同时使用 注意事项: 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 患者心电图QT间期延长,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脏骤停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严重者心性猝死。 尤以特非那丁、阿司咪唑报道最多 1986~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7个国家对第二代抗组胺药的副作用进行分析,发现氯雷他定在应用时,有106例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有13例出现猝死;西替利嗪有19例出现心律失常,两例出现猝死 第二代H1受体阻断药 并不能完全代替第一代抗组胺药! 传统的除具有抗组胺作用外,尚有许多特殊作用,如异丙嗪还可用于麻醉前给药和人工冬眠。 传统的抗组胺药的嗜睡作用可提高机体痒觉的阈值,因而广泛用于具有痒感的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湿疹、牛皮癣等,尽管它们与组胺释放无关,也可起到一定的止痒作用。 * 作用于血液的药物 抗凝血药: 肝素 作用:1) 抗凝 特点:体内外抗凝、作用快强短、PO无效 机制:激活抗凝血酶Ⅲ→加速灭活凝血因子→减少纤维蛋白生成 2) 促纤溶、抗血小板、降低血液粘度 3) 调血脂、抗炎、保护血管内皮 用途: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症(DIC)高凝期、体外抗凝 (体外循环等) 不良反应:过量出血(鱼精蛋白对抗) 抗凝血药 香豆素类:华法林 特点:体外无效、PO有效、作用慢久、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机制:竞争性干扰VitK循环再利用→阻止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 用途:防治血栓性疾病 不良反应:过量出血(Vit K对抗) 相互作用:+保泰松、甲磺丁脲→抗凝↑(竞争血浆蛋白) +肝药酶诱导剂→抗凝↓ +肝药酶抑制剂→抗凝↑ 促凝血药 维生素K 机制:参与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 用途:Vit K缺乏症 吸收↓: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 合成↓:广谱抗生素、新生儿早产儿 抗凝药过量引起的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类) 抗血小板药 抗血小板聚集→防血栓形成 1)阿司匹林:小剂量抑制环氧酶→TXA2↓ 2)双嘧达莫:抑制PDE→cAMP降解↓;激活AC→cAMP合成↑;PGI2↑TXA2↓ 3)噻氯匹定: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受体结合 促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 链激酶、尿激酶、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t-PA 作用:促进纤溶酶原激活形成纤溶酶→纤维蛋白溶解;t-PA对血栓选择性高 用途: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抗贫血药 (一)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血色素贫血。用铁剂治疗。 (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叶酸缺乏所致。临床用叶酸作为辅助治疗用于各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维生素B12合用效果更好。 三)恶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所致,不仅表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并且有神经症状。治疗以维生素B12为主,叶酸为辅。大剂量叶酸可纠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但不能改善神经症状。 抗贫血药 1.铁剂: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右旋糖酐铁 作用: Fe2+吸收后,在血液中被氧化成Fe3+,以Fe3+ -去铁蛋白形式贮存,以Fe3+ -转铁蛋白形式转运供造血用 用途:缺铁性贫血 2.叶酸 作用:还原成FH4 后参与嘌呤、嘧啶类合成 用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